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樂陵老村記憶:樂陵神秘二王冢——關廟李村古話

樂陵老村記憶:樂陵神秘二王冢——關廟李村古話

在樂陵縣城南部三十裏二四八省道旁有壹個關廟李村,說到村莊的來歷,本村的老者總要將早年香火旺盛的關王廟與村頭的兩座神秘的古冢等聯系到壹起。

據該村族譜記載,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大移民時期,始祖李龍從濟南洛口(即濼口,今屬濟南市天橋區)遷此定居,因姓而立村名為小李家,後來隨著村莊規模漸增而改名李家莊。又傳清朝時村民聽人指點,在本村東南處靠近南赴省邑濟南的官道旁修了壹座關王廟,故又改名為關王廟李家,因此附近村民也習稱其為關廟李村,壹直保留至今。

關王廟,也稱關帝廟,是民間為紀念三國英雄關羽而修建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關公——關雲長,因其忠義勇敢而被民間所神化和崇拜,清代時更是被欽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將其崇為“武聖”,直接與“文聖”?孔子齊名。據傳,樂陵曾經有過七十二座大大小小的關帝廟。關廟李村村民將自己的村子與關公聯系在壹起,反映出淳樸的村民們對忠義、勇敢等英雄氣質或行為的推崇。

在這座關王廟旁,還跨著壹座月陽橋,又加之這裏恰好處在趨赴濟南的官道上,地平而曠,所以附近就形成了壹個集場,每逢農歷五月十三前後還有規模頗大的廟會活動,男女老少悉數趕來,進香禮拜、禱祝演戲、開市賣貨等等諸般,熱鬧非凡,如過年之景,凡過往之行旅客商,也瞅準了這壹天,只為多做上幾筆生意。

這裏還頗值得壹提的是村頭的兩座古冢,壹個叫“惠王冢”,壹個叫“夷王冢”,村民們多稱為“壹冢子”“二冢子”。這兩座古冢的發現,是在五十多年之前,壹位村民在耕翻土地時發現的。當他耕出舊時的青磚和陶缸後,以為裏面可能裝有金銀財寶,但進壹步挖掘後卻發現只是壹些舊陶器皿而已。隨後逐級上報,這才引起了考古部門的重視。經過考古專家的壹番考證,被認定為是上古“龍山文化”時期的遺跡,還出土了石斧、穿孔石斧、石鐮、撚線坨等文物,部分文物甚至被山東省歷史博物館收藏了。

這些文物的出土,足見這裏早就有人跡活動了。但是兩座古冢的來歷卻多有不詳,清乾隆《樂陵縣誌》又稱“惠王冢”為“徽王冢”或“灰冢”,而清宣統《樂陵鄉土誌》則將直接這兩座古冢稱為“二王冢”,加之坐落在通往省府濟南的大道兩側,因此“有二王守門之稱”,早期村民們肯定是認為這兩座古冢富有靈氣,希望保佑村莊平安並帶來吉祥,至今惠王冢頂部還搭建有簡陋的神龕。

另外,當地圍繞著“夷王冢”還流傳著壹段與嫦娥奔月有關的民間神話傳說。說上古時期,樂陵南部馬頰河與鉤盤河(境內已無其蹤跡)壹帶活躍著有窮氏和陸終氏壹族,他們都屬於東夷部落,其中擅長射箭的後羿屬於有窮氏壹族,而擅長舞蹈蔔問的嫦娥則屬於陸終氏壹族。

有壹年秋天,淫雨連綿,河水暴漲,不少聚落被大水沖決,族人們非常驚慌,於是部落首領就讓嫦娥登上月臺占蔔祭祀,如不見好轉,就直接把她丟掉河裏來向上天獻祭並請求寬恕。農歷八月十五這天到了,但那輪又大又圓的明月並沒有出現,天氣仍未完全放晴,正當人們綁著嫦娥準備將她丟入馬頰河時,說時遲那時快,忽然閃過壹個身穿蓑衣背著箭囊的騎馬少年,擼起嫦娥就跑遠不見了,只留下驚慌錯愕的人群。救走嫦娥的正是後羿,後來他與嫦娥結為夫妻,並成了東夷部落的首領,也就是東夷王。

但嫦娥的美貌被壹位叫寒浞的奸臣惦念上了,後來他用毒計殺死後羿並奪得了有窮氏的大權,還要逼婚嫦娥嫁給他。嫦娥提出了兩個條件:壹是要厚葬後羿,並修建神廟加之供奉;二是自己要為後羿守喪,並在仲秋月圓之夜出嫁。

待神廟修好,圓月升起,人們在後羿的祭臺周圍點燃了篝火,嫦娥走上去跳起了婀娜的祭舞,火越燒越旺,舞越跳越快,只見嫦娥竟然緩緩地飛了起來,引來人們的陣陣驚呼聲,紛紛跪地禱告,結果嫦娥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壹直向著月亮飛去了……

後來,人們把嫦娥奔月飛天的祭臺,也就是夷王冢,好好保護起來,而惠王冢就是那時燃燒後的灰燼堆成的土丘,因此才被稱為“灰冢”。民間傳說中,逼婚嫦娥的寒浞那天變成了壹只癩蛤蟆,他不死心,最終跟著嫦娥壹塊飛到了月宮,這或許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最初來源。

巧合的是,嫦娥、後羿的傳說及其生活的年代,恰好與文物出土久遠的龍山文化時期相吻合。至今,兩座古冢還都有兩米多高呢,靜靜地橫臥在村南公路兩旁的田間地壟上,覆蓋著雜草樹木,儼然寂寞之中而自帶幾分古意。

歲月如梭,海桑陵谷。惠王冢、夷王冢的真實來歷早已無人知曉,關王廟不見其蹤,香火廟會也變成了壹些老年人心頭過往的記憶。但是每逢村中開展跑秧歌或過年過節時,人們還會來到舊址故地轉上幾遭,有信奉神靈的老年人會在古冢前燒燒紙上上香,虔誠地跪地禱告幾句,演繹著壹番古老的儀式,為村莊和子孫們求幾分保佑與平安,為世道和眾生爭幾分善意與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