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各莊村屬不老屯鎮所轄行政村,位於鎮域西南部。全村***有村民117戶、264口人,村域總面積2.45平方公裏。該村植被茂密,依據密雲縣林業局“十五”二類資源清查結果,林木覆蓋率65.66%。楊各莊村經濟以果品為主,現有果樹1200畝,達到戶戶均有果樹,年產幹果100噸。2008年,楊各莊村因地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內街道10000平方米,安裝路燈30盞,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為保護水土流失,對村域內鎮級公路兩側修建護坡650米;拆除違章建築2000平方米;修建占地1200平方米的健身公園兩處,安裝健身器材11件,為村民休閑健身提供了場所;壘砌花墻2800米,對村內進行綠化美化,栽植各種花草樹木4000株;進行無害化廁所改造102戶,在全村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搭建節能吊炕90鋪,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17個;修建占地50平方米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壹個,解決村民就醫難問題,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當年實現人均純收入9000多元,被評為市級文明生態村。清朝皇子陵在楊各莊村南兩公裏許,有壹處清朝皇子陵,為清朝乾隆皇帝長子和碩定安親王永璜與皇五子和碩榮純親王永琪的墓葬。1958年,修建密雲水庫時進行發掘。和碩定安親王的棺木和隨葬品全部出土,金銀、珠寶、玉器,多宮中之物,工藝精湛,全部由北京市文物管理處封存。和碩榮純親王墓早年被盜,棺木嚴重破壞,隨葬物被盜空,陵墓區已被水庫淹沒。據資料記載,此墓葬建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占地約壹萬多平方米。陵區建造得異常壯觀,陵墓北部築起高臺,臺前是漢白玉雕刻的五供神道和三間隆恩殿,殿內有藻井、雀替、檁枋,門窗上均裝飾彩繪雲龍。在皇子陵地面宮殿禦路左右兩個臺階中間有壹“雙鶴雲圖”禦路石浮雕,長2.2米,寬1.2米,厚0.4米,重達3噸,整幅浮雕配以花草卷邊,畫面上壹只仙鶴在空中飛舞,並將頭扭向下方的另壹只仙鶴,下方的仙鶴站在海水江崖上,引頸向上,兩只仙鶴周圍是壹塊塊浮雲,這種圖案只有清朝壹品大員以上的陵墓才有,足見陵墓主人身份之高貴。墓區周圍是磨磚對縫,灰膏灌漿的紅色圍墻,墻高3米,墻體光滑美觀。紅門外是神道碑亭,碑上刻滿漢兩種紀念文字。亭前約50米處,有壹座漢白玉的拱形石橋,橋下有溪水長流。陵區周圍栽植蒼松翠柏,陵區內綠樹成蔭,景色極其清幽。整個陵區占地360多畝,陵區內有眾多古建築及看護陵墓的房舍。建築物之外都是綠地,花木滿眼,樹茂林森,鳥語蛙鳴。遠山如黛,映襯得陵園壯觀異常。乾隆皇帝為什麽選擇此處葬太子呢,相傳早在明朝定都北京之前,劉伯溫曾經踏訪過這個地方,認為這裏風水好,背靠後山——雲峰山,西面有雲蒙山,南面有潮河,潮河西北岸是壹片平原,土地肥沃、兩面依山,壹面臨水,地處平原。因此,打算在這裏建設明朝的都城。但是,由於明朝皇帝認為耗資太大,北京舊有的建築可以利用,所以就沒有在這裏建新都。但這話只是傳說而已,無憑可考。然而乾隆皇帝選此處葬太子,確是出於這裏風水好。當地村民稱皇子陵為太子陵,永璜是皇長子,不是太子,永琪更不是太子,可能想永璜是皇長子,而誤認為是太子吧,其名實應為皇子陵。鄭雪梅彭伍健程淑蓮/文參考資料《密雲縣誌》、《不老屯風物》(adsbygoogle=window.adsbygoogle||[]).push({});
楊各莊村附近有雲峰山風景區、黃土坎貢梨觀光采摘園區、不老湖、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南山滑雪場等旅遊景點,有北京果脯、燕山板栗、密雲甘栗、老北京炸醬面、紅香酥梨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