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裏尼、張伯倫和達拉第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在此之前的3月,希特勒占領了奧地利,實現了他計劃已久的德奧合並,希特勒獨霸整個歐洲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但是法國國內仍然麻木不仁,多黨派政治導致的內閣動蕩、更替頻繁,並沒有因為大戰臨近而有所改觀,從1938年3月到1939年9月短短壹年半的時間,內閣就更換了3次,政府的不連續性使法國的內政外交頗受影響。
盡管達拉第與張伯倫壹再退讓、妥協,但戰爭還是來到了家門口。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出兵波蘭,並在短短16天的時間內就占領了這個飽受淩辱的國家。9月17日,蘇聯軍隊也從波蘭東部邊界進入這個國家。曾經在《洛迦諾公約》對波蘭領土保持完整作出保證的法國和英國,還未作出反應,這場入侵就已經結束了。實際上,如果英法在西線采取行動的話,這場世界大戰即使不能避免,至少壹開始就會給希特勒當頭壹棒。然而,英法僅僅是於9月3日向德國宣戰,此外不僅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反而聽任希特勒把戰火燃到北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