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皈依。所謂皈依是歸投依靠。皈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歸是回轉,或是歸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凡是回轉依靠,或歸投信賴的行為,都可稱為歸依。
歸依的真義
凡是不究竟、不著實、不可靠的信賴與信仰,均不得稱為真皈依。
實際上,歸依的傾向,固應先由歸依身外的三寶開始,歸投三寶,依賴三寶的啟發與指引,走向大涅槃城的解脫道。但當走進了涅槃(解脫)之城,自身的當下,也就是理體的三寶了。壹切眾生皆有佛性,由於業障的迷惑,所以不見佛性,我們歸依三寶的目的,正是在於尋求佛性的顯現。我們本來與佛壹樣,本來就與三寶同在,只緣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為眾生!我們若能即日開始,回歸投向三寶的懷抱,實即浪子回頭,步返原來的老家而已。
為何皈依
《善生經》雲:“善生言:‘世尊,何因緣故,受三皈依?雲何名為三皈依?’‘善男子!為破諸苦(謂生老病死等苦),斷除煩惱(謂諸苦之因種),受於無上寂滅之樂(謂不生不死涅盤之樂),以是因緣,受三皈依。’”
雲何三皈依者——謂佛、法、僧。
佛者——能說壞煩惱因,得正解脫,無師獨覺。
法者——是壞煩惱因,真實解脫,正道解脫。
僧者——稟受壞煩惱因得正解脫,能如法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