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江塘集中營》中的江塘現在在哪裏?拜托各位大神

《江塘集中營》中的江塘現在在哪裏?拜托各位大神

南京浦口 追問: 有什麽可以證明? 回答: 南京 浦口 集中營 曾爆發4次暴動,很多優秀***產黨員犧牲在暴動中,4000多人的戰俘營,抗戰勝利時最後逃出來的只有三四百人。而整個 南京大屠殺 中,被日軍屠殺的戰俘更是達到了十幾萬人。 據該劇導演金韜介紹,反映南京大屠殺題材的電視劇不少,但有壹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被忽略了,那就是南京浦口集中營曾爆發四次暴動,很多優秀的***產黨員犧牲在暴動中,四千多人的戰俘營,抗戰勝利時最後逃出來的只有三四百人。而整個南京大屠殺中,被日軍屠殺的戰俘更是達到了十幾萬。金韜說:“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對於這些烈士,應該有個交待,更要告誡後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所以,電視劇《 江塘集中營 》就以現在已知的史實為基礎,重點描寫了集中營中“敵中有我、我中有敵、鬥智鬥勇”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在那個特殊的“戰場”上的殊死搏鬥。“我覺得整個故事就像抗戰時候的‘ 無間道 ’,題材非常新穎,是所有抗戰題材電視劇中沒有拍攝過的。” 為真實再現那個時代浦口戰俘營的場景,金韜率劇組在 安徽明光 搭建了壹處與原型比例近乎1:1的戰俘營,該劇80%的篇幅都是在那裏拍攝完成的。開拍前半個多月,全體演員提前進入陰暗潮濕的“集中營”,接受嚴格的 軍事訓練 ,體驗當年的戰俘生活。金韜規定,演員進組後每天要長跑5公裏,他自己有空也帶頭參與。此外,演員們還要進行拼 刺刀 、沖鋒等軍事訓練,此舉的目的是把他們臉上 安逸 生活留下的痕跡去掉。劇組還嚴格規定每壹個演員都不準串戲,必須全身心地融入到故事、人物中去。 這個電視劇是以浦口集中營為原型的,主要是描寫南京浦口集中營、深刻揭露侵華日軍非人道虐待戰俘,這部電視劇的原名是《浦口1945》,由於該劇聚焦的是日軍戰俘營的故事,《江塘集中營》表達更能現實準確,於是到了後期該劇由《浦口1945》更名為《江塘集中營》。江塘集中營是侵華日軍在中國設立100多個戰俘集中營之壹,位於南京浦口,該集中營曾關押了五六千名 新四軍 和國民黨軍隊的戰俘,曾爆發4次暴動,許多國***兩軍戰俘在暴動中犧牲,最後逃出來的不足千人。 所以說江塘不是壹個地名,是壹個集中營的名字. 2.老兵們回憶,戰俘營三面環水,設有三道 鐵絲網 ,四周設有崗樓。日軍強迫戰俘每天進行16小時以上的苦役勞動,吃的是凍壞的 山芋 、 麥麩 子或者是整煮的 麥子 。因為沒有廁所,戰俘們吃的整煮的麥子不容易消化,拉在煤堆上發芽 長草 到處都是。有時鬼子還放狗咬戰俘,曾咬死過多人。每天早上, 日本軍 醫都要指揮戰俘擡死人到 壩子 窯 亂葬崗 子,草草埋掉。也有壹大批軍人進行反抗,先後發動了4次暴動。最大的壹次暴動有1000多 人參 加,但大多數人被鬼子打死後扔進 大河 中,只沖出去幾十人。在戰俘營旁的大河裏和亂葬崗子上,至今仍有累累白骨,長眠在此的抗日英靈至少達4200人以上。因為戰俘營初期是分6批從各地押運了5000名俘虜來到這裏的,其規模長期保持在5000人左右,戰俘人員不足時就補充新的人員,至抗戰勝利時 幸存者 只有800多人。1989年,為了紀念戰俘營死難將士,浦口區政府在戰俘營舊址上重新豎立紀念碑。 具體暴動事件: 壹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傍晚,戰俘們先後從 煤場 、碼頭回到戰俘營。日軍警衛隊按慣例在操場上集合點名。就在這時,有壹個戰俘大喊:「吃煙吃酒咧!」這是暴動計劃中規定的行動信號,戰俘們揮舞鐵鍬、木杠,向在場的日軍和附近的門衛、哨兵沖去,打死數名日軍,奪得壹挺機槍與數支 步槍 ,沖出戰俘營柵門,沿著窄狹的鐵路堤埂奔跑。這時迎面開來壹列火車,擋住了戰俘們的去路,他們只得跳進堤埂兩旁的江水中,往江岸遊。日軍警衛隊乘機從 炮樓 、崗亭、艦艇上壹齊開火,當場打死壹百多人,又有壹百多人在江水中淹死,最後只有三十二名戰俘跑了出來。壹九四三年四月、壹九四四年二月,這個戰俘營又進行了暴動,***有壹百多人逃離。 英雄們: 淞滬戰場上著名的“八百壯土”,就被關押在南京戰俘營,慘死過半。據統計,日本戰犯***殺害中國被俘人員和無辜百姓949814人;並屯、驅逐居民401萬人;掠奪糧食2700萬噸,掠奪煤炭22億噸,掠奪鋼鐵2000萬噸…… 楊養正,是“ 八百壯士 ”唯壹的幸存者。1937年8月13日, 淞滬會戰 拉開了序幕。日軍利用優良裝備步步進逼。可是,當他們打到 蘇州河 畔的 四行倉庫 時,卻遭到了 國民革命軍 88師524團的頑強阻擊。堅守四行倉庫的中國官兵,雖然只有四百多人,但是號稱“八百壯士”。 今年93歲的楊養正,當年是壹位 排長 。在病榻上,他向《驚暴》壹片的編導記者們揮淚講述了當時堅守四行倉庫、抵抗日軍進攻的情景:“這個戰鬥打了兩個半月以後,日本軍隊突破了我們的 大場 防線。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從10月26日晚上進入,四天四夜不停地跟敵人戰鬥,我們犧牲了五個戰士,有32人受傷,而 日本鬼子 被我們打死的就有兩百多人,打傷的就更多了,估計有五六百。”楊養正在戰鬥中,左眼被 流彈 擊中。 在完成掩護任務之後,“八百壯士”的幸存者撤入 租界 。1941年, 太平洋戰爭 爆發後,日本軍隊占領租界,這支孤軍成了戰俘。 “分五批,把我們這三百多個戰士分而治之。最苦的壹批是到長江的裕 溪口 ,給他們運煤, 淮南 煤在那裏裝船,***50個人。”楊養正就是這50人中的壹員,“把我們轉送到南京老虎橋。”楊養正說,南京戰俘營裏關押著3000多名新四軍和國民黨軍的戰俘。“每人每天都重復著繁重的勞動,背負著壹兩百斤重的礦石要走過細細長長的船跳板;裝得少了,或者擡得慢了,日本兵就會用腳踹,用 槍刺 。因此,不想任人宰割的被俘官兵,壹旦找到機會就想法逃跑。”楊養正就是冒著生命危險逃出來的。 幸存者: 戰俘營幸存者之壹的鄭貴秋老人已經85歲了。他是 湖南長沙 望城縣 人,1938年 參軍 ,主要在浙江與日軍作戰。鄭老至今記得 衢州 守城戰中,他們全團彈藥消耗殆盡、破城突圍。“出城後我藏在茭瓜水塘中,鬼子到水邊洗 飯盒 時,我以為被發現了,扳了3下扳機也沒打出子彈,原來槍口被泥堵住了。不過響聲暴露了目標,連我壹起,有29個人被俘了”。被俘後,他被鬼子押回城中擡屍體,中 國軍 民屍體被集中堆到遊泳池,日本兵屍體每具卻還用白布包裹。後來鄭貴秋又被押送到 蕪湖 江對面的裕溪口戰俘營。1942年下半年, 淮南鐵路 被抗日隊伍破壞中斷了,裕溪口沒有煤來,1000多名戰俘被轉押到浦口戰俘營。鄭老在六中隊(特務隊),主要從事燒窯、泥瓦活和擡死人,每天都要擡死人,最少壹天擡五六個、最多的壹天擡了39個。那些還有壹絲氣、還沒有死的戰俘被擡走時以及被埋時的情景,鄭貴秋說自己壹輩 子都 忘不了。戰俘營非人的生活經歷還造成了他的壹個習慣,就是在單位食堂吃飯時壹定要 站在門外 吃。 戰俘營的另壹位幸存者馮金秀先生,4個月前不幸 中風 ,目前病情仍很嚴重,右手不能動,但是昨天仍然堅持要到紀念碑祭拜戰友。馮金秀,河南 雄縣 人,13歲頂替別人被抓了壯丁,抗戰時他在山西和日本軍打了3年仗,和鬼子拼過刺刀,他的頭上和肩膀上都留下了傷疤。在 太原戰役 中馮老被俘,來到浦口戰俘營後,他被編入四中隊。他至今還記得,在戰俘營中吃的都是亂七八糟的東西,經常 肚子痛 。冬天、夏天就壹件衣服。冬 天幹 活壹熱棉衣都濕了,晚上沒有被子蓋,許多人因此病倒了。在戰俘營中天天有人死,他也拖過死人,3個人用草包拖壹個死人,到了亂葬崗子,扔下屍體就完。1944年,馮金秀和另外兩個同伴成功從 下水道 中逃到戰俘營邊的大河中,然後遊水逃跑了,先後跑到江浦高旺、星甸壹帶,被當地老百姓收留。 李成 強老人今年82歲,1943年他的父親從裕溪口戰俘營回到 肥東 老家,將全家帶到了浦口新炭場,從此他就在戰俘營做工,和戰俘們壹起擡煤炭,對戰俘們悲慘的情況記得清清楚楚。“記得1944年下大雪,第二天早上死了17個戰俘。還有就是有壹天兩個戰俘搶槍逼壹條船往上遊開,鬼子發現後將兩人抓了回來。後來戰俘營鬼子命兩人給自己 挖坑 ,浦口來了兩個鬼子與戰俘營兩個鬼子爭執壹番後將兩名戰俘帶走了,這兩個戰俘因此活了下來。”在與戰俘***同勞動時,李老還認識了兩個老鄉。為了幫助這兩人逃跑,他在家中挖了個地道,為了洞口附近土的顏色與屋內地面壹樣,掃了壹個月的地,洞口上還用奶奶的馬桶做掩護。在救第二個老鄉時,日本人的 狼狗 追到屋內,幸虧馬桶的臭味,狗才沒有聞出來。這兩個人,壹個是新四軍,後來跑到 上海 給 他來了 壹封信,再後來路過浦口時給他家送了大米和火腿;壹個叫章學智,跑到江浦安家立業,李成強和他交往幾十年。 3今天的浦口: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後,將浦口鎮和由江浦縣劃入的浦鎮合並,成立西浦區。1950年,西浦區改稱 第八區 。同年6月改稱 第七區 。1955年在原第七區基礎上改為浦口區。以駐地浦口鎮得名。 浦口區轄3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70個 社區居委會 、105個村委會。面積913.08平方千米,人口48.35萬人。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南京市浦口區和江浦縣,設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區,以原浦口區和原江浦縣的行政區域為浦口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珠江鎮。 日本侵略者在中國設置了大約100個戰俘集中營,他們設置戰俘集中營是為了折磨虐待戰俘,為了恐嚇與之作戰的中國人民們,是為了進行他們的殘酷的殖民地統治,是為了滿足他們變態的折磨欲,他們用戰俘們做細菌實驗,把他們當練槍法的活肉靶子 後來當然是 日本投降 了,然後這裏就成立了紀念館,立了紀念碑,在 江蘇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