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年齡稱謂叫而立之年。
成語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後,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後,在蔡國閑居,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說他從30歲開始立誌弘道,到現在快七十歲沒能推銷出仁政,感慨萬千……宰予立即過來安慰孔子。
稱謂釋義壹、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二、教數:9歲。
三、外傅:10歲,出外就學。
四、弱冠:指男子20歲。
五、而立:指30歲。稱30歲為而立之年
六、不惑:指40歲。
七、強壯:指四十。《續焚書》卷壹·書匯:兄雖強壯之年,然亦幾於知命矣
八、知命:指50歲。
九、花甲(耳順):指60歲。
十、古稀:指70歲。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十壹、耄耋:指80~90歲
十二、期頤:指百歲老人。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而立之年 百度百科-年齡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