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為什麽說朋友相助生意自然好做?

為什麽說朋友相助生意自然好做?

當妳做生意遇到困難的時候,放眼四顧,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與妳關系最密切的那幾個朋友。借朋友之力是生活中、生意上最常用到的自救方式。

俗話說:孤掌難鳴、獨木不成橋。壹個涉入社會生活的人,必須尋求他人的幫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就算我們渾身都是鐵,也打不了幾個鉚釘,何況我們大多爛泥壹團,沒有多少真材料。不過,“他人”只是壹個泛泛的概念,有些不著邊際,而且這些“他人”大多都是妳的陌路人、不太熟悉的人、關系很壹般的人,他們大多都不能實際地幫助妳,具體地幫助妳。“他人”中只有壹種人能夠實際地幫助妳,具體地幫助妳,那就是——朋友。這些貼近妳的親朋好友,總是給妳各種各樣的幫助。妳遇有危難緊急總是他們幫妳排憂解難,渡過危機。或者當妳吉星高照時,也是他們為妳擡轎唱喏。這是壹個特定的圈子,圈子雖小,作用卻難以估測。

商界金言曰:“壹流人才最註重人緣。”又說:“擦肩而過也有前世姻緣。”因此商界中最重交友之道。

確實,朋友之力很重要。生意人在世間上的壹舉壹動,所接觸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變成日後成敗的因素。而世間密密麻麻地結著人緣的網,每壹個人都生活在壹個個的網眼之中,攀附著網絲可以和許多人結交朋友。如果能和這麽多人建立朋友關系,使他們能夠在事業上幫助妳、支持妳、配合妳,相信妳的生意壹定非常成功。

因此,妳結的朋友越多、越堅固,等於妳有壹個無形而巨大的財產。不用說,以此為資本,不管在買賣上或金融上都將為妳開拓壹條康莊大道。

就社會和自然狀況來看,孤單的鬥不贏集體的。壹個人在社會中,如果沒有朋友,沒有他人的幫助,他的境況會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壹個想要成就大事業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幫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業都無從談起。

借朋友之力,是讓自己能夠高居人上的好方式。黃巾亂世之中,劉關張邂逅相逢,桃園結義,成就了千古美名,也奠定了西蜀王朝的根基。以後三分天下,西蜀稱帝。劉備始為皇帝,關張也成開國元勛,西蜀重臣。回頭看看,劉關張結義之時,三人均是下層草民。劉備雖是漢室皇親,卻落得流浪街市,販席為生;張飛只是壹個屠夫、粗人;關羽殺人在逃,無處立身。三人結義後,彼此借重,相得益彰。董卓之亂時,呂布稱梟雄。劉關張大戰呂布,卻只打成平手,可見呂布何等英雄。但呂布匹夫無助,枉自豪勇,最終被曹操所殺。而劉關張卻在三國中彼此相仗,日益得勢,最終立國樹勛。這是借朋友之力的壹個典型例子。西漢劉邦,也是壹個善借朋友、他人之力者。劉邦出身低微,學無所長,文不能著書立說,武不能揮刀舞槍。但劉邦天生豪爽,善用他人,膽識無雙。早年窮困不名時,他身無分文,卻敢獨坐上賓。押送囚徒時,居然敢私違王法,縱囚逃散。以後斬白蛇起義,雲集四方豪傑,無論哪種背景的人或敵方的人,最後都為他所有。如韓信、彭越、英布,這些威震天下的悍將英雄,原先都是他的死敵項羽手下的人。至於劉邦身邊的謀臣武將,如蕭何、曹參、樊噲、張良等,都是他早期小圈子裏的人,蕭何、曹參、樊噲更是劉邦的家鄉故鄰,親戚六眷。他們在劉邦楚漢爭戰中,勞苦功高,最終幫助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也可以說劉邦利用他們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業。

不僅帝王將相需要借他人之力,就是平民百姓也離不開三朋四友,更何況下海經商的生意人。俗話說:壹個好漢三個幫,壹個籬笆三個樁。這都說明要借用朋友之力。來自朋友的幫助最真誠和無私,有的甚至不求回報。唯其如此,向朋友求助時要慎重,朋友之力非必要時不借、非緊急時不借,這樣可以保證當妳真正需要時壹借而成。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關系決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