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贈孟浩然·李白》原文與賞析

《贈孟浩然·李白》原文與賞析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少好節義,隱居鹿門山。然觀其“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及“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歲暮歸南山》)等詞句,殆非真隱者,只是報國無門,慨然隱居以求清名而已。這點與李白有***同之處,亦是他敬佩仰慕浩然之原因所在。本詩推崇浩然備至,全是愛慕之意,而弦外之音則未免惜其不遇。

首聯二句開門見山,點明題旨,明確表達自己對孟浩然傾愛仰慕之情。“愛”是本詩的詩眼,以下諸句皆因此而生,圍繞著“愛”字,道出所以“愛”的原因。“夫子”是古人對成年男子的尊稱,“風流”,指孟浩然風神散朗,瀟灑清遠的高潔品格。這壹聯提綱挈領,總攝全詩,以下二聯皆是“風流”的具體展開:少棄軒冕,老隱松雲,醉月中酒,迷花不仕,都是浩然的風流本色。

頷聯以極其簡潔的文字概括了孟浩然棄軒冕、臥松雲的隱居生涯。“紅顏”在這裏指少壯、青春的顏色,與“白首”相對。“白首”句著壹“臥”字,活脫寫出了浩然灑脫清遠、超然世外的高情逸致。頷聯重點落在浩然的隱逸生涯上,而頸聯“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則具體寫浩然的隱居生活:浩月懸空的良辰清宵,啖松子,飲美酒,輒至於沈醉,有時則迷戀於林間的鮮花叢中。“中聖”,典出《三國誌·魏誌·徐邈傳》,魏國初建時,嚴禁酗酒,而徐邈往往偷喝,並至於沈醉,自稱“中聖人”。蓋酒清者為聖人,“中聖”即醉酒之意。這裏不用“中酒”而用“中聖”,因為“酒”字與上文“醉”字相疊,又太淺露,用“中聖”則與下聯“君”字對得十分工整。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孟浩然的仰嘆之情。“高山”,典出《詩經·爾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李白以“高山”這壹意象,來象征孟浩然的高潔品格,可見他對這位孟夫子的仰慕之深。李白雖非孜孜於功名利祿之輩,卻時刻向往著兼濟天下。他想功成身退的壹天,與陶朱、留侯那樣泛五湖、戲滄洲,為方丈蓬萊中人,他的入世意識比孟浩然強烈得多。所以,他對孟浩然又有“高山安可仰”之嘆,覺得只能向孟的高潔芳馨的品德行禮拜揖了。

李白的自由個性常常在詩中不由自主地透露出來。此為五言律詩,卻有古詩的自然流走之勢。正如前人所說: “太白於律,猶為古詩之遺,情深而詞顯,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歸,開郁宣滯,特於 *** 為近焉。”(《李詩緯》)此詩語言自然簡樸,而對仗又十分工整。李白不屑為格律所束縛,但並非不守格律,這種自然又中規矩的境界是其他詩人所不可企及的。

太白贈浩然詩,前雲“紅顏棄軒冕”,後雲“迷花不事君”,兩聯意頗相似。……兩聯意重,法不可從。(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

吳汝綸曰: “壹氣舒卷,用孟體也,而其質健豪邁,自是太白手段,孟不能及。”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