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獻明 文章來源:義烏新聞網 點擊數:1609 更新時間:2007-9-14
我市的義南文化宗教旅遊區由宗教文化、古鎮商業文化、中醫藥保健文化和五指山生態休閑四大板塊構成。其中重點地區有三:壹是佛堂古街,二是雙林風景區,三是倍磊古民居和塘下洋古民居。三片區域***同的特點是壹個古字,或為古商埠,或為古寺廟,或為古民居。
佛堂的“古”名不虛傳。1931年5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臧勵和等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裏就記載:“佛堂鎮:在浙江義烏縣西南三十壹裏東陽江東岸。縣境各市鎮,以此最為繁富。”早在1920年,佛堂鎮就已建立了郵局,外省有人寫信,寫浙江佛堂即可收到。解放前的中國地圖,佛堂也標在省圖之中。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全縣最早的工商業聯合會(簡稱商會)首先在佛堂成立。全縣最早的電燈公司(創辦於1914年)先在佛堂放出光明。現存的(嘉慶)《義烏縣誌》在民國初年經過翻印,***22卷,49.6萬字,由清末秀才、佛堂人朱灌聰所創辦,在佛堂新屋裏的灌聰圖書館附屬印刷廠翻印。北伐戰爭前,佛堂鹽店承擔著幾個縣的批發、零售業務。
為了做好佛堂古鎮的保護工作,當地曾經邀請了國內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等前來考察,對佛堂古鎮的建築群體評價甚高。今年5月,《佛堂歷史文化村鎮保護規劃》已經編制並通過評審。雙林風景區已經編制了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建築單體設計等都已設計就緒,現正在建設中。倍磊古村群遊覽區目前未編制總體規劃,古民居建築大多亟待維修保護。
自8月以來,市政府又重新成立了佛堂古鎮及雙林建設指揮部,再壹次把古鎮及雙林的開發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近日,指揮部相繼召開了壹系列會議,由此也標誌著古鎮、雙林開發建設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
千年古剎聽梵聲
在義烏市南6公裏處有個叫雙林的水庫。行走在雙林水庫的堤下,只見殘磚碎瓦,比比皆是,其中多為明代以前的遺物,有不少是唐宋時期的,而六朝殘瓦也俯拾可得。從壹片被埋藏在水底的廢墟中可以探知,這在古代,尤其是在宋代以前,是何等的喧囂和繁華,這裏,便是曾經領風騷於壹時的“震旦國中莊嚴第壹”的古雙林寺。
滄海桑田,曾經的繁華,早已被沈入了水底;日月如梭,光陰飛逝,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國門大開,東西方交流頻繁,當國人對這灰飛煙滅之地還不曾另眼相看時,壹些來自東西洋的賓客卻壹意尋它而來。於是,雙林寺連同它的奠基者傅翕的名字壹再被人提及。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如今,作為整個景區的核心與靈魂的“寶林梵聲”景點已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與優美卻不驚人的自然景觀資源相比,雙林風景區的歷史人文資源顯得無比淳厚與強勁。歷史上的雙林寺,始建於“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時代。事情可追溯到嵩頭陀達摩。據義烏馮誌來先生考證,此達摩即是中國禪宗初祖,西天二十八祖在嵩山面壁九年的印度僧人菩提達摩。達摩在梁普通元年(即公元520年)在稽亭塘下遇見時年24歲的傅翕。二十年後,傅翕已成為四方景仰的名僧,並與梁武帝結下了佛緣,公元550年,梁武帝敕建雙林寺。
雙林寺的奠基人傅大士(公元497-569),義烏佛堂稽亭人,名翕,字玄風,也稱善慧大士。是中國佛教史上有傳可查的2000多名高僧中少有能被稱為“大士”的人。他還被當成彌勒的應身,是第壹個主張佛、道、儒三教合壹的人,他的“自然智慧,深解大乘”的思想,是後來禪宗等宗派的理論源頭之壹。
陳太建元年(569年),傅大士圓寂,囑弟子分其舍利為二份,壹在冢上,壹在雲黃山頂,兩處分別造塔。太建四年,陳宣帝詔東海徐陵為大士撰寫了碑文,五年,宣帝同意作雙林寺護法。至隋文帝時,開皇十六年(595年),文帝曾向大士弟子彗則法師問安,後又曾三次致書雙林寺。煬帝時雙林寺仍與朝遷書信來往。這大約就是雙林寺在大士及其歷代弟子經營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以應機普化”、“度人無量”、“說法皇宮”(傅大士重刻後跋)的鼎盛時期。
五代時,吳越王錢氏尊佛,曾迎大士舍利靈骨於錢塘供養,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皇帝賜“寶林禪寺”額,時僧舍猶余千二百楹。宋徽宗大觀二年,皇帝賜田10頃,南宋時,雙林寺被列為五山十剎中的第八剎。至元代,雙林寺還接待過數十位日本高僧。這大約就是雙林寺的中興期,連同前期的興旺,使人們稱“雙林寺者浙東大剎也”,明重修雙林禪寺序雲“烏傷上遊,古剎雙林,在震旦國中稱莊嚴第壹”。至清代重修雙林鐵塔,仍稱“雙林寺,號稱天下第三,江浙第壹”。
現今對雙林風景區的規劃設置了八個景點:即寶林梵聲、雲黃剎影、大士重光、竹林柴扉、雙梼空色、滄海百匯、金臺試劍、回瀾聽濤等,是壹個“以佛教名寺為特色,以文化休憩為主的風景遊覽區”。其中寶林梵聲為整個風景區的核心與靈魂,包括歷經壹千余年的雙林寺五代重鑄的鐵塔殘件。
來到新建成的雙林禪寺(寶林梵聲),看到的是壹個仿明清建築的較大的建築群體。由牌坊、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傅大士殿、藏經樓、鐘樓、鼓樓、歷代名人詩書及皇帝詔書碑刻廊等組成。
走出雙林寺,在雙林水庫邊的小亭內,聳立著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鐵塔——雙林鐵塔,它也是雙林古剎的鎮寺之寶。鑄造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塔的形制為八角形樓閣式,今僅存塔身兩層,塔檐三層,塔頂壹層,塔座壹座,勾欄壹座,殘高2.15米,其中塔座是壹個三層臺階式,表面鑄滿波濤海獸出沒狀,自下而上逐層收縮,與南京棲霞山五代時期的舍利塔相似。塔上鑄有佛像128尊,每層每面塔身上設有額枋、鬥拱,鬥拱與鬥拱之間各置佛像壹尊,每面轉角倚柱上鑄有盤龍兩條。同時,塔身上還鑄有九山八海圖案,有蛟龍噴水、神騰祥雲、角獸奔馬等等,看後呼之欲出,形象生動,其工藝之精湛,堪稱壹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