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生活來自於心的平和
幸福是什麽?是富有嗎?是事業嗎?都不是。幸福的感覺來自於平和的心態。佛教追求平和、自然,內心平和,幸福就會離我們很近。星雲大師認為,平和是待人處事的壹種態度,外在是寬容,內涵是冷靜,平和的人,熱情而不做作,忠誠而不虛偽。擁有這樣的好心態,會讓我們體驗到更多生活的精彩和樂趣。
學會知足才會幸福
保持內心的平靜
化怨氣為力氣,變生氣為爭氣
忍耐是力量的象征
做壹個豁達的人,從容自如
用平和的心態面對不圓滿
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逆境讓人更冷靜,更容易看清自己的路 放眼當下,處處充滿愛的真諦
佛教認為,不管學哪個法門,把握“當下”就是實修,時時刻刻在當下保持正念,就是最有智慧的人。我們壹生都在追求完美,但有不少人卻周而復始地犯著同壹個錯誤,那就是不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總認為沒有得到的才是最好的。星雲大師認為,最珍貴的是當下,珍惜擁有的壹切,利用擁有的壹切,發揮擁有的壹切,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淋漓盡致的揮灑。
活在當下,抓住眼前人與身邊事
及時放下,才能遠離煩惱
幸福不遙遠,就在每壹個當下
愛,不是用眼睛看,而要用心體會
工作忙不是借口,要時刻心系家庭
婆媳間要學會水的就下,謙卑自躬
夫婦之道,從互相欣賞和體諒開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人世多坎坷,有舍有得圓融處世
佛家認為:“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學施舍。”舍是壹種付出,得是壹種回報。不舍不得,越舍越得,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隨心所欲,有求必應,星雲大師認為這是舍得的最高境界。只舍不得,便沒有了舍的動力;只得不舍,則缺少得的源泉,人生就是如此,有舍有得,才能圓融壹生。
看淡得失,堅持自己的夢想
少壹些貪念,讓妳遠離罪惡
少壹些抱怨,就多壹些歡笑
要想得到,就必須先舍去
不比較,不計較,自然無煩惱
加加減減,把握人生
得失之間,快樂最重要
掃除偏見,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 事業是壹個人三分之二的生命
任何人壹生的發展都離不開事業,沒有事業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有人說,職場如戰場,星雲大師教導我們要用“隨順因緣”的求職觀適應環境、減輕壓力;以“良性競爭”取代以搶奪為目的的“動物性競爭”;以佛陀的“調琴論”保持不松不緊的生活平衡感。這樣,職場就不再是戰場,而是實現夢想的舞臺。
主動去尋找工作中的樂趣
少說慎言,不得不思之
低調做人,在不知不覺中施展才華
不要只做好人,更要做有用人
誠信做人,開拓自己的事業
本領高強,壓力自然會減少
故步自封,無異於自毀前程
兢兢業業,對事業堅決負責 富足的人生要兼有內財與外財
富足有很多種,壹種是富中之富,經濟上很富足,精神上也很滿足;壹種是貧中之富,經濟上不充裕,但精神上很滿足;壹種是富中之貧,經濟上很富足,但精神上卻很空虛。星雲大師認為,富足人生的最佳詮釋,應是保持心靈的純潔,保持精神上的富有。堅守心靈家園,這樣便人生處處有富足。
名利如浮雲,越早放下越自在
只有金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讓金錢發揮它原本的作用
守住道德,財富自然會來
金錢不是衡量幸福的唯壹標準
錢本身無罪,個人處理不好才有罪
外財固然好,內財更微妙
不要讓金錢束縛了自由 交友講隨緣,成功離不開好人緣
人生能有壹知己,是最幸福的事情,因為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壹位良師,熱情地將我們引向陽光地帶;朋友是失敗苦悶中的壹盞明燈,默默地為我們驅趕心靈的陰霾。
在人世間,擁有朋友最快樂
以仁愛之心來化解仇恨
朋友之間不能缺少信任
話不在多,而在於是否貼心與恰當
把朋友當作自己的壹面鏡子
請客吃飯應力求賓主盡歡
給對方留余地,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誤會常在,要讓別人有申辯的空間 成功道路漫漫,莫爭壹時輸贏
如果人生是壹場賭局,只要我們還活著,可以說我們就還在局中,所以人生的輸贏,不是壹時的榮辱所能決定的,今天贏了,不等於永遠贏了;今天輸了,只是暫時還沒贏。星雲大師認為,任何時候,耐心都是最重要的品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宇宙間的事,沒有絕對的成功和失敗,因此人不能只為壹時之勝負所擾,如果執迷於勝負的話,我們活得就太累了。
迎接苦難的磨煉,把吃苦當吃補
不投機取巧,守住本分,定能成功
實事求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不爭眼前利益,長遠心最無敵
把身上的“疙瘩”打磨光滑
做好每壹件小事
時時進修,不斷突破自己
與其等待機會,不如創造機會 雖活在世俗中,但要有無畏世俗的心
凡塵世俗中,總有許多不甘寂寞的心,會抱怨生活的平淡無奇,日子的索然無味。其實,身在世俗中,我們不壹定非要用世俗的心面對生活。星雲大師之所以能淡然面對壹生榮辱,是因為他有壹顆無畏世俗的心,若我們也能如此,就能壹如紅塵的清蓮,於蕓蕓濁世中,不著俗染,自吐芬芳。
遇事第壹步就要坦然自若
人生順境逆境皆歡喜
選擇要選得心甘情願
淡泊名利,輕松獲得快樂
有氣節,才有威嚴
要讓自己擁有真正的慧眼與慧心
不羨慕他人,活出自己的人生
人生不可太安逸,驚濤駭浪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