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花和鳥這兩種東西,造物主把它們創造出來,就是讓它們取悅於人的呀。創造出嫵媚可愛的花卉來代替美人之後,又擔心它們不能發聲說話,又創造了成群的鳥輔助百花。創物主的這種用心,竟然同尋求美女,讓她們學會歌舞,給她們喝的給她們吃的,又教導她們來取悅於人。
同樣是考慮周到到極點了。可是世間人卻不了解造物主的這番良苦用心,把花鳥看做笨拙遲鈍的東西,常常是有人從好看的奇花前經過卻視而不見,聽到悅耳動聽的鳥鳴卻充耳不聞。至於拿出錢財所買的姬妾,她的姿色趕不上鮮花的萬分之壹,聲音僅僅是鳥鳴的殘余。
可是他們壹見姬妾的容貌就驚異,聽到她們唱歌就喜歡,這是因為她們的容貌像鮮花、歌聲像鳥鳴。唉!重視相像的贗品,卻輕視真實的東西,這跟葉公好龍有什麽不同呢?我就不這樣做,每逢紅花翠柳爭奇鬥妍的時節,飛鳥啼鳴爭著表現自己靈巧的時候,我壹定感謝上天。
把功勞歸於造物主,沒有壹次飲酒不祭奠,每次吃飯壹定陳列食物供奉上天,那個樣子就像善男信女信奉佛似的。夜晚,我就等到花睡眠之後才去睡覺,清晨,我在鳥兒出巢之前就先起床,只恐怕遺漏壹聲鳥鳴沒聽到,壹色花姿沒看到。
等到鳥兒衰老花兒殘謝的時候,我內心就怏怏不快如有所失似的。這就說明,我的壹生可以說沒有對不起花鳥的地方;而花鳥得到我這個朋友,不也可以說是“人生得壹知己足矣”嗎?
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夏李村人,生於南直隸雉臯(今江蘇省如臯市)。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壹生著述豐富,著有《閑情偶寄》、《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
《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笠翁壹家言》等五百多萬字。還批閱《三國誌》,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壹位藝術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