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值得我學習的老師。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值得我學習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而學習,如發現他的缺點則引以為戒並加以改正。”
出處:《論語》:述而篇
文本解讀
孔子這句極為著名的話,已經成為歷代有誌之士、好學之士的座右銘。凡有壹點特長的人,他都認為有可資借鑒取法之處。就是有錯誤的人,他也認為可以作為反面教材,觀照自己的言行有無同樣的不足。他喜歡以別人為師,總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
這句話的道理很簡單,就是為學者要謙虛好學,可是做起來非常不容易。因為人往往自以為是,免不了虛榮和傲慢。孔子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離不開這種謙虛好學的精神。
能夠虛心向別人學習,這種精神已經十分可貴,更可貴的是,不僅要師人之善,還要以別人的缺點為借鑒,這是平凡而偉大的真理,對於指導我們處世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