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加快杭州商貿流通業發展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加快杭州商貿流通業發展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商貿流通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壹個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的重要窗口,是啟動市場、促進需求和消費不斷升級的助推器。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加快杭州商貿流通現代化,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生活品質之城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當前嚴峻形勢的迫切需要。

壹、流通強國的內涵和發展流通產業的重要性

(壹)流動性的含義

流通力是流通領域的生產力。流通生產力應該是社會將產品運輸到消費(包括生活和生產)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壹定時期內在流通領域花費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與已經轉移到消費領域的產品之間的數量對比。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成本越少,轉移到消費領域的產品越多,意味著流通生產率越大,反之亦然。

流通力取決於流通規模和營銷能力,即流通力=流通規模+營銷能力。流通規模是硬件,營銷能力是軟件。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條件。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流通才能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流通是現代經濟的助推器。

流通是反映壹個國家經濟繁榮的窗口,是觀察壹個國家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不斷啟動市場、促進需求和消費持續上升的助推器。

計劃經濟以生產決定消費,消費以生產為主導,往往導致賣方市場和短缺經濟。市場經濟根據消費者需求決定和推動生產。努力滿足眼前的消費需求,開發潛在的消費需求,創造未來的消費需求,成為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流通帶動生產,小流通帶動小生產,大流通帶動大生產,現代流通帶動現代生產。現代流通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血液和神經,是各種生產要素裝配、整合、融合的載體;它是決定經濟運行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導向力量。運用高新技術建立和發展現代大流通體系,可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運行效率。

(3)壹個城市要發展,流通必須先行。

城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流的中心;流通越發達,城市就越繁榮,就越有競爭力、活力和輻射力。壹個被國際經驗證明的基本規律是,現代城市的特點是商業高度發達和成熟。所謂商業高度發達,是指多種業態並存,企業經營設施完備,信息系統和服務水平處於領先地位,輻射範圍廣;所謂商業成熟度,就是領先的商業企業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科學的管理制度、營銷技術和經營理念。只有流通活躍了,經濟才有活力,才能實現要素的持續流動和配置的重新優化。

壹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為生產力和流通力的統壹。即:競爭力=生產率×流動性。在生產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流動性成為決定性因素。流通力不足1,不僅本地產能無法實現,而且內外溝通受阻,大大削弱了城市的競爭力。如果流通力大於1,不僅可以彌補當地產能的不足,還可以通過促進內外交流、優勢互補、組合配置,大大提高城市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僅依賴於“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的利潤,還依賴於商業繁榮帶來的土地、房產、勞動力、基礎設施的普遍升值。在世界競爭力中名列前茅的新加坡,主要不在於生產優勢,而在於流通性強;香港也由“商”而成為國際大都市。因此,壹個城市的發展不僅要重視生產的發展,更要重視流動資金的投入和培育。只有把流通產業提高到優先發展產業的高度,才能促進杭州城市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各項功能,提升杭州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二、杭州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杭州商貿流通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市場化程度高、活力強、發展快、特色鮮明的重要產業板塊,為拉動杭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6月至9月,杭州市商貿流通業實現商品銷售額6395.8億元,比上年增長24%,實現增加值383.97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占杭州市生產總值的11.6%,比重均高於上年。商貿流通業整體效益有所提高,2008年6-9月實現利潤總額73.9億元,同比增長27.8%。壹批實力雄厚、發展迅速的大型企業在杭州商品流通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2008年6月5438-9月,杭州市貿易企業中,銷售總額超億元的貿易企業有778家,總資產2232.2億元,商品銷售總額4887.76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批發和零售貿易企業的87.5%和92.1%。利潤總額73.46億元,占杭州市規模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的99.4%,顯示出雄厚的實力和蓬勃的發展活力。其發展特點如下:

(壹)流通主體多元化,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商品流通業是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領域之壹,改革開放打破了國有經濟實體的壟斷,逐步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多種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的格局,建立了新的商業流通所有制結構。從5438年6月到2008年9月,國有和集體經濟占杭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65438到0.978下降到4.1%,非國有和集體經濟比重高達95.9%,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占杭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57.1%,股份制經濟。杭州流通領域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促進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5438年6月至2008年9月,杭州民營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357億元,占杭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9.1%。商品銷售額達4358.67億元,同比增長20.3%。民營企業已成為杭州流通領域的主力軍。(見下表)

2008年9月底,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業的企業和從業人員受到限制。

法人單位

(壹)

被雇傭者

(人)

法人單位

(壹)

被雇傭者

(人)

組合計劃

2011

200773

有限責任公司

632

65837

州立的

111

15766

股份有限公司

48

31047

共同的

五十二個

3277

民營企業

1102

51622

股份合作企業

2062

港澳臺投資企業

23

5764

財團

10

411

外商投資企業

24

24987

(2)產業結構日益優化,流通體系不斷完善。行業結構是在商貿流通業內部流通環節和渠道設置的基礎上形成的結構性特征。核心部分由批發和零售兩部分組成。其發展水平反映了流通行業的演變和階段,其變化趨勢反映了流通渠道的市場配置和運行效率。根據2008年6月5438-9月規模以上商業企業統計,杭州市商品流通業以批發業為主,單位和從業人員分別占72.1%和47.2%,其次是零售業和餐飲業,單位和從業人員分別占17.8%和28%,餐飲業僅分別占17.8%和從業人員。批發和零售貿易的商品銷售總額中,批發業占88.5%,而零售業只占11.5%。

根據2008年6月5438日至9月規模以上商業企業統計,批發業主應重點批發礦產品、建築材料及化工產品、機械設備、五金交電及電子產品、紡織品、服裝及日用品。這三個行業的單位數占全部批發行業的85%,從業人數、總資產、銷售額分別占80.1。零售業主要集中在三個行業:汽車摩托車燃油及零配件零售、百貨零售、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這三個行業的單位數占整個零售業的76.2%,從業人數、總資產和銷售額分別占79.2%、78.1%和83.5%。餐飲業主要集中在晚餐服務業,占餐飲業總量的90.3%,從業人數、總資產和營業額分別占餐飲業總量的565438±0.4%、865438±0.2%和54.5%。

(3)新興業態異軍突起,連鎖經營快速發展。近年來,隨著杭州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跨國零售企業和國內大型連鎖企業紛紛搶灘杭州市場,基本形成了本地連鎖企業、外地連鎖企業和外省連鎖企業齊頭並進的流通格局,商場、大賣場、超市、便利店、專賣店等新業態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08年9月底,杭州市共有規模以上零售餐飲連鎖企業103家,比2000年底增加80家。連鎖店5307家,比2000年末凈增5001家,擁有100家以上門店的連鎖店14家。103連鎖企業銷售收入達378.87億元,比2000年年均增長42.7%。2008年6月5438-9月,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連鎖企業有42家,其中銷售收入超1億元的連鎖企業有7家。農村流通的現代化進程在不斷發展。截至2008年11年底,杭州已在136個鄉鎮設立了1連鎖超市,實現了超市網點在鄉鎮的全覆蓋。在鄉鎮連鎖超市全覆蓋的基礎上,連鎖超市的重心向行政村便民連鎖店延伸發展。杭州市2124個行政村中,1958個村已開設連鎖便利店2406家,覆蓋率92.2%。日益完善的零售業態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費者購物更加方便快捷。

(4)商品交易市場快速發展,大市場地位不斷鞏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杭州大型商品交易市場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交易規模不斷擴大,輻射能力不斷增強,初步形成了大市場、大流通格局,為杭州加快全省商貿中心建設,擴大商品流通規模,方便城鄉居民生活,擴大城鄉就業,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杭州經濟的快速發展,杭州商品交易市場的建設和改造步伐進壹步加快,硬件設施水平不斷提高,配套服務功能進壹步完善。截至2008年9月底,杭州超億元市場129個,10-9月份成交額1725.34億元,超億元市場28個。杭州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的數量、攤位數、成交額等主要指標均居全省第壹。

(五)餐飲業持續快速增長,成為推動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外出就餐人數的增加,杭州餐飲業保持了快速發展的態勢。2008年6月至9月,杭州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2746億元,比上年增長22.8%。其增速在商貿所有行業中最高,比批發零售業高2.3個百分點,比其他行業高23.9個百分點,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2.1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1%,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12%,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1個百分點。杭州餐飲業在不斷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營份額的同時,加快了傳統經營模式向現代經營模式的轉變。2008年9月底,杭州市規模以上連鎖餐飲企業20家,連鎖店781家,營業額37.33億元,湧現出“知味觀”、“花城”、“外婆家”等壹批餐飲企業品牌。以肯德基、麥當勞為代表的西式快餐迅速擴張。經營漢堡、披薩的西式餐廳和各種奶茶店遍地開花,咖啡館、冷飲店、酒吧、休閑吧生意興隆。各種中西餐廳、酒店、快餐店、外賣餐、商場超市、美食廣場,以及遍布城鄉的小餐館、異國小吃店,極大地豐富了消費者的生活,滿足了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

三、商貿流通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挑戰

雖然杭州市商貿流通業發展迅速,但總體上還不能滿足杭州經濟發展的需要,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與發達國家(地區)和國內先進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壹)城鎮居民消費傾向下降制約發展。2000年以來,杭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雖然逐年上升,但居民消費傾向卻逐年下降。從2000年到2007年,杭州城鎮居民的消費傾向分別為80.6%、82.3%、78.2%、77.1%、77%、80.9%、76.1%和68.7%。消費需求下降,必然導致商貿流通業發展後勁不足。

(二)從網絡布局來看,農村商業流通業發展緩慢。與城市相比,杭州農村市場建設相對緩慢,流通體系不健全,農村流通網點依然匱乏,售後服務體系不健全,設施不配套,綜合經營成本高,導致農村部分消費流向城市,延緩了農村市場的發展進程。5438年6月至2008年9月,杭州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56.67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9%。農村商業網點分散,市場秩序不規範,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侵害農村居民消費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以杭州市實施“千鎮連鎖超市”和“萬店”工程為載體,農村商業流通步伐明顯加快,但與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顯。

(三)從盈利能力看,整體經濟效益不好。近年來,由於能源、糧食、原材料等上遊產品價格上漲,商貿流通企業采購成本增加。在銷售終端,由於買方市場的形成,壹些商家無奈以低價和各種優惠爭奪客戶,使得商業毛利大幅下降,導致商品銷售利潤率下降,部分企業入不敷出,破產倒閉。5438年6月至2008年9月,從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來看,杭州批發零售業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率高達74%,成本費用利潤率和銷售利潤率分別僅為1.53%和1.31%,表明企業盈利能力仍然較低。餐飲企業的財務狀況更是堪憂。2008年6月至2008年9月,杭州餐飲行業186家法人單位營業利潤總額僅為3.94億元,利潤總額僅為3.89億元,企業虧損面超過50%。

(四)從利用外資水平看,對外開放程度低。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杭州對外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外商投資項目數量大幅增加。國際商業巨頭中,家樂福、麥德龍、歐尚等連鎖超市紛紛登陸杭州市場,全球最大的零售巨頭沃爾瑪也落戶杭州。但從總體上看,杭州批發零售業利用外資的水平仍然不高,對外開放程度較低。截至2008年9月底,港澳臺商和外商投資企業在杭州投資的企業只有22家,僅占法人單位總數的1.4%,銷售額占比1.3%,明顯偏低。從法人單位實收資本結構看,港澳臺資和外資僅59.35億元,占全部實收資本的2.3%。2008年6月至9月,杭州市批發、零售、餐飲業吸收合同外資3.44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5438美元+0.01.00萬美元,分別僅占杭州市的9.5%和3.8%。

四、加快杭州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必須加快消費增長,特別要重視挖掘農村市場潛力,形成圍繞擴大消費需求發展經濟的良性增長格局。報告還指出,“要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結合杭州發展的實際,我們應該把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業作為發展杭州現代服務業的戰略任務。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壹)加快傳統商貿流通業的轉型升級。

1,繼續做好商品交易市場升級改造工作,不斷增強市場功能。杭州是全省的“大市場”。大量的商品交易市場是杭州經濟的壹大特色和亮點,在搞活經濟、積累資本、培育產業、增加供給、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杭州的商品交易市場總體處於三種狀態:部分市場完成了歷史使命,逐漸趨於萎縮或消亡;隨著廠家直銷的發展和國內類似市場的興起,部分市場處於勉強維持經營業績的狀態。有的通過不斷轉型升級,繼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應從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和功能的角度,按照減少總量、整合資源、強化功能、規範管理的原則,根據杭州現有專業市場的發展現狀、區位和產業基礎,合理確定各類專業批發市場的功能劃分,促進商品交易市場組織、經營和管理的創新。重點是提高其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促進專業市場的現代化。采取市場管理與商品經營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專業市場的知名度,探索定牌、貼牌加工,自主開發產品;采取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市場設立產品展示中心;采取零售經營與公司經營相結合的模式,提高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發掘專業市場優勢,增加會展功能,培育知名會展;延伸服務內容,增強配送功能,推動商品交易市場由商品配送中心向物流配送中心轉變,促進市場升級。

2.加快零售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市場主渠道作用。以連鎖經營為主要載體,加快零售業轉型升級。連鎖經營是現代流通的壹種管理模式和組織形式,是現代零售業的主流。杭州的連鎖經營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但由於流通企業改制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導,缺乏發展連鎖經營的合力,整體規模較小。杭州本土連鎖企業普遍存在單店規模小、門店數量少、知名度不高等問題。隨著零售領域的開放,壹些國內外知名連鎖企業加速進入杭州,擠壓了杭州本土企業的發展空間。對此,我們應該正視現實,根據杭州的實際,明確發展重點。當前要繼續發展農村連鎖企業,構建縣城、中心集鎮、經濟發達村的農村連鎖網絡。在支持直營連鎖店發展的同時,鼓勵特許經營發展,通過鏈接商品、品牌、商號、配送、管理技術等,進壹步拓寬發展連鎖店的行業範圍,支持市內連鎖店采取集中采購等方式,降低進貨成本。

(2)大力培育和發展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加快發展新興流通產業。

1,加快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物流配送是現代商業流通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第三利潤源”。配送的完善和快捷成為實現連鎖經營的重要保證。目前杭州大部分連鎖企業都沒有獨立的配送中心。即使有的企業有,也是規模小,技術落後,自動化水平低,配送比例低。因此,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成為杭州現代物流配送發展的關鍵。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壹是加強連鎖企業內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和管理。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考慮市場需求和生產流通發展趨勢,合理確定配送中心建設規模和水平,實現倉庫立體化、裝卸機械化、配送電子化、配送過程無紙化。應建立自動補貨系統,為連鎖企業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配送系統。二是整合物流資源,打造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和專業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特別是結合批發企業和儲運企業的重組改造,打破行業界限和地區封鎖,有計劃、有步驟地完善和發展社會化物流企業,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務。三是抓好商品交易市場集散地建設,完善市場商品集散功能。四是設立現代流通人才培養基金,為加快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2.積極推動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是現代流通業的發展趨勢。它具有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便捷性和互動性等優點,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經濟活動中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總的來說,杭州電子商務發展要遵循國際規範,從實際出發,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政府推動。通過整合政府的產業政策、企業的市場需求、行業的發展趨勢、消費的變化等信息,提高各種網絡資源的集中度和利用率。在實際工作中,要突出重點,註重實效,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壹是研究電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認證、網上支付、稅收、市場準入、隱私保護、信息資源管理等法律法規,逐步完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設;二是依托支柱產業,培育壹批集信息發布、價格指導、網上交易、資源配置等功能於壹體的行業門戶網站,充分發揮無形市場的優勢。三是鼓勵大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和連鎖超市建設網上商城,增強配送功能,擴大網上消費。四是發展服務業網絡業務,拓寬電子商務覆蓋面。五是嚴厲打擊電子商務領域非法經營和危害國家安全、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保障電子商務正常秩序。

(3)整合現有資源,不斷優化企業內部和組織結構。

1,積極培育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提高市場綜合競爭力。大型商貿流通企業是推進商貿流通現代化的主要載體。發達的商貿流通業的壹個重要標誌是擁有壹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如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德國的麥德龍等。培育大型全國性商貿流通企業既是國際上的成功經驗,也符合杭州的實際。杭州要抓住機遇,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大力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鼓勵全市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通過參股、控股、承包、兼並、收購、特許經營、托管等方式實現規模快速擴張,培育壹批擁有自主品牌和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具有初步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

2.積極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發展,充分發揮市場主力軍作用。杭州的商業流通業在抓“大”的同時,也要扶“小”。中小流通企業是杭州商業流通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就業的重要渠道。從杭州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型商貿流通企業較少,大部分是中小型商貿流通企業,銷售規模不大。因此,為了提高商貿流通業的整體水平,必須積極促進中小商貿流通企業和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的發展。根據中小商貿流通企業的特點,重點發展特許經營和自由連鎖,采取聯合采購等方式,進壹步提高中小商貿流通企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大對中小商貿流通企業的信貸支持,幫助其解決融資困難,營造有利於中小商貿流通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同時,要加強對個體經營戶的管理,積極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