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中國式摔跤技術教學中的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中國式摔跤技術教學中的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壹、抓壇子。

主要訓練手指的抓力和小臂的力氣,兼練屈伸肌以及胸大肌、二肱頭肌。用普通的腌萊壇子壹只,壇口的大小以五指能夠抓攏為準。練時作馬步蹲襠式,左右手輪流抓住壇口將壇子抓離地面,放回,復抓;如此反復練習即可。初時先抓空壇,隨著力量的增大往壇裏灌砂子,待壇裏砂子灌滿尚能抓放自如時,功夫則成矣。

二、晃大缸。

主要訓練腰背部肌肉和胸大肌,以及練習“涮腰”動作。用家庭盛水用的大缸壹只,雙腳自然站立,雙手抓住缸沿用力有規律的左搖右晃,切記要用上腰背部力氣。初時亦只搖晃空缸,隨著力量的增長和技術的熟練,逐漸往缸裏裝砂子,待砂子裝到壹定程度且搖晃輕如泥丸時,功夫自然不淺。久練此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拔木樁。

主要訓練小腿和大腿的力量,特別能增強小腿和腳踝、腳面的纏繞能力。隨便用什麽木料,砍削成壹頭尖壹頭方的長約二尺多的木樁,壹、二十根足夠。尖頭朝下按壹定間距成壹長溜釘入地下,然後可走三連步上前,用小腿和腳踝、腳面配合纏繞住木樁用力拔出地面;壹左壹右兩腿交替拔晃所釘木樁。重新釘入,再進行練習

四、扯皮條。

主要訓練腰部肌肉及練習“涮腰”和“變臉兒”的技巧爆發力。用兩條長皮條,通過吊在樹枝或橫桿上的滑輪,壹頭吊以重物,壹頭挽在運動員雙手上。練習時運動員側對滑輪,身體與滑輪方向成180度,雙手和腰部同時用力扯動皮條,使吊起重物;稍停頓即可放松皮條,利用重物下沈力使身體還原到原來姿式。左右交替練習,隨著力量和技術的提高增加所吊重物的重量。久練亦可收奇效。另有卷木棒,拋石鎖,舉石擔等數種與武術訓練相同的方法,恕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