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加入WTO,大量外資項目的引進和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在基礎設施、房地產、公路、水利、能源、勘測等領域的工程項目規模和數量急劇增加。相比之下,信息技術在項目管理中的發展和應用水平卻沒有與時俱進。
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意義
大型工程建設項目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MIS)是近年來順應工程項目日益擴大、技術越來越復雜、工程質量、工期和成本控制越來越嚴格的形勢而發展起來的壹門新興學科。其研究對象可以是項目決策階段的宏觀管理,也可以是項目實施階段的微觀管理。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項目管理是促進項目管理現代化和科學化的基本保證。
許多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如核電站、航空航天、大型鋼鐵、石化企業、地鐵工程和水利水電工程等,具有投資大、周期長、技術難度大、接口多、管理協調復雜等特點。信息系統的應用對於大型基建企業改善項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積累信息財富、提高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國外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項目管理的全過程中,從計劃到施工管理和投資、進度、質量控制,有完整的理論、方法和系列化的軟件產品。中國每年投資數千億元用於基本建設。然而,大型項目管理的現代化和科學化水平還遠遠不能滿足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有必要開展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開發壹系列適合中國國情的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經過20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國逐步建立了壹套符合國際標準和我國國情的工程建設管理體系。另壹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對工程項目進行積極有效管理的水平還很低,無法保證項目建設的規範化推進和項目過程中數據的有效收集和分析。工程項目的運行維護和科學管理與國外差距較大。
從承包商的角度來看,實施項目管理信息化可以減少編制竣工資料的工作量,積累項目過程數據,建立以成本管理為核心的集成化項目管理體系,促進企業從粗放管理向集約管理轉變。雖然在不同的項目管理實施模式中,業主、監理、承包商的責權利不同,項目組織結構也不同,但從項目管理的全過程來看,總體框架和工作內容是壹致的。因此,從全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的角度,分析過程中主要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整合和抽象項目管理的整體業務模型,是成功實施項目管理信息化的關鍵。
通用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許多企業開始引入項目管理方法,重新設計業務流程,建立項目管理系統。國內大企業的很多大型或超大型項目在這方面都有大量投入,但能有效運營的並不多。例如,我國某大型建設項目投資近千萬美元,與國外某項目管理公司合作開發基於網絡平臺的建設項目管理系統。系統功能先進齊全,但目前僅使用了20%左右的單項功能,沒有從整體上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上述問題在國內很多企業和項目中都存在,壹方面是因為管理體制和組織行為上的障礙;另壹方面源於對MIS軟件的盲目選擇,以及軟件本身的集成度不高。具體到大多數項目管理軟件,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軟件系統集成和推廣應用深度不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體系尚未形成,信息享受不暢,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公共和基礎數據編碼不壹致導致數據不壹致,數據質量難以有效控制,數據共享關聯程度不夠。
●業主和承包商數據不連續、不集中,施工、監理、項目部數據獨立,各部門信息傳遞成本高。
●數據庫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仍需持續實施。
●工程數據庫轉生產的內容和方法難以實施。
●推廣應用不夠;進壹步改進軟件的工作量超出了當前信息技術力量的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有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如果不進行改造、升級或重建,已經不能滿足項目管理的需要。因此,需要通過正式的信息資源規劃,對原有的應用系統模塊和數據資源進行梳理,總結已有經驗並做好需求調研,建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信息資源管理標準、系統功能模型、數據模型和架構模型,以指導、控制和協調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和應用軟件的開發,使其既能有效服務於業主的業務、管理和決策層面,又能有效服務於建設和監理各方。
信息資源規劃的意義
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核心是信息資源規劃。信息資源規劃是指從收集、加工、傳輸到使用的整個項目周期所需信息的全面規劃。通過信息資源規劃,可以梳理業務流程,找出信息需求,建立企業信息標準和信息系統模型。用這些標準和模型來衡量現有的信息系統和各種應用,符合要求的就進行繼承和整合,不符合要求的就進行改造、優化或二次開發,積極穩妥地推進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其最終目標是在統壹的信息平臺上構建集成化、網絡化的信息系統,從而形成大型項目管理的神經網絡。
信息資源規劃與建設步驟
首先,要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信息需求分析和數據流分析。這是按功能域進行的最基礎的工作,包括整理和定義在線交流數據的格式和內容,定量分析內部和外部、上下數據流。通過對決策、管理和業務的信息需求的標準化描述,可以為信息資源規劃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應建立信息資源管理的基礎標準,包括數據元標準、信息分類編碼標準、用戶視圖標準和數據庫表標準。這些標準的建立將貫穿於信息需求分析、數據建模和後續應用開發的全過程。建立信息資源管理的基本標準是升級數據環境的基礎。
最後,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建立功能模型和數據模型。全球性和功能性信息系統框架的建立是在大量分析和綜合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的。它是由部門領導、管理人員和系統分析人員按照系統工程的思維方法作為壹個整體來構思和把握的信息系統框架。建立工程網絡/信息系統框架的目的是使項目的投資方、承包方、監理方、信息中心領導和信息系統開發者在項目建設的整體規劃中達成* * *認識,制定統壹的發展目標和實施策略,從而有效地推進工程項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在規劃工程項目管理的信息資源時,要註意各部門的參與,找出系統需求分析、開發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並逐壹總結分析。對於需要直接采購供應商產品的情況,還需要綜合考慮集團信息系統的規劃和工程管理的整體需求。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