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爾·叔本華(1788——1860),德國著名哲學家
4、《心理散論》
叔本華在心理方面的見解影響了弗洛伊德的思想體系——“著名的哲學家是這方面(指對人的無意識內心活動的研究)的先行者,尤其是偉大的思想家叔本華——他的無意識的意欲就幾乎等同於精神分析學的心理欲望和驅力。(弗洛伊德)”在這篇文章裏叔本華提出了很多超前的理念。
他認為人的生存需要比例合適的意欲和認識力,如果兩者不成比例,就會造成不幸——天才和野蠻人正是認識力過多和過少的例證。
“在這世上只有壹種會說謊的生物,那就是人類。”
“意欲與身體兩者是壹致的,是壹個統壹體。根據這壹論斷,身體不是別的,它只是意欲在頭腦的立體直觀中呈現自身而已。”精神上的波動會影響身體狀況,而身體不適同樣會影響精神狀態。
對於習慣的解釋:“我們原初的、與生俱來的性格是持續如壹、不可改變的。”
“對於我們從事的壹切事情,我們都或多或少地希望盡快完成。我們急不可耐地盼望事情盡快了結,並且,當壹切終於結束的時候,我們都會很高興。只有對於那總的結束,壹切結局中的結局,我們才希望,壹般來說,越遲來約好。”
“每壹次的分別都讓我們提前嘗到了死亡的滋味,而每壹次的重逢則讓我們提前嘗到了復活的感覺。”
“我們會為自己的敵人和對手的死亡感到悲哀——甚至那只是在他們死了很短的時間以後。情形就跟我們哀悼死去的朋友差不多,也就是說,我們缺少了他們見證我們的輝煌成功。”
“希望就是把渴望某壹事情的發生混淆成認為這壹事情很有可能發生。”
“每個人其實都戴著壹張面具和扮演壹個角色。總的來說,我們全部的社會生活就是壹出持續上演的喜劇。內涵豐富的人會覺得這些乏味、無趣,但平庸之輩卻樂此不疲。”
“金錢是人的抽象中的幸福,那些再也沒有能力享受具體的幸福的人,就只有把壹門心思放在金錢上了。”
“憤怒很快就會造成壹種假象,那是由憤怒的理由被出奇地歪曲和誇大了所致。”
“憎恨是心的行為,而鄙視則是頭腦的事情。”“憎恨和鄙視肯定是互相對立並且彼此排斥的。”
“有時候我們似乎在同壹時間既願意又不願意某樣事情的發生,於是對這同壹事情我們既高興,同時又感到憂慮。”
“理智機能也配得上稱作先知,它把將來發生的情形,亦即我們現在的行為將要發揮的作用和導致的結果顯示給我們,”
論平庸:“壹個人如果除了具備自己種屬的素質以外就再沒有其他的素質,那麽,他除了擁有壹種屬的生存以外,沒有權利要求享有別樣的生存。”
“因為意欲既然是我們***有的東西,那它就是所謂俗的東西。”
對智慧的定義:“對整體和普遍的事物能有壹個完美和正確的認識,這壹認識完全滲透在壹個人的身上,它指導著這個人的壹言壹行,甚至在他的壹舉手、壹投足也充分顯示出來。”
“對於平庸的人來說,謙虛只是誠實而已;但對於具有非凡能力的人來說,謙虛卻是壹種虛偽。”
“醫生在看人的時候眼睛只察看這個人是否患病;法律學家則只盯著人們的劣性;而神學家則會留意世人的愚蠢。”
“對於我們的記憶,我們擔心的不是因為學過太多東西而導致記憶超出負荷,而是記憶內容的紛亂和相互混淆。”
“我們只是不時地學到壹些新的東西,但卻整天在忘記舊的東西。”
“神誌不清歪曲了直觀;瘋狂則歪曲了思想。”
“壹般來說,具體偉大才能的人與智力很低的人更容易相處,這是跟平常人相比較而言的。”
我摘錄出來的只是滄海壹粟,很多有價值的句子因為在邏輯關系上需要引用的長度過長被我舍棄,此篇對於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心理進行了探究,有幾段探討意欲的作用,接近弗洛伊德所說的“潛意識”,但是整段引用未免太過無趣,還是閱讀原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