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焦點 | 無形的力量 AI新征程

焦點 | 無形的力量 AI新征程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1565億美元,同比2019年增長12.3%;我國產業規模為434億美元,同比2019年增長13.75%,超過全球增速。在全球人工智能競爭格局中,中國已躋身第壹梯隊。實際上,在產學研用各方***同努力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創新應用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同時,我國人工智能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居全球第壹,核心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已形成覆蓋技術層和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鏈和應用生態,並不斷創造出新市場、新發展機會、新就業崗位。

數字生活 AI賦能百姓民生

沿著 歷史 的車轍印,回顧人工智能過去70年的發展,有三個著名學派影響重大。壹是行為主義學派,他們希望機器像人壹樣行動,於是發明了從感知到行為的機器人行為智能;二是符號主義學派,他們希望把計算問題變成推理問題,讓機器擁有像人壹樣思考的智能;三是連接主義學派,他們希望機器腦能像人腦壹樣連接萬物,於是就有了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

雖然各個學派之間,各有側重,但演化到今天,很多人對人工智能的第壹印象依然是模仿人類形態的硬件設備,它們被計算機技術賦予壹定的智慧,處理指定領域的工作,高級壹點的可以自己進行判斷推理。

智慧商圈 機器人打卡上班

喜歡逛街的人已經發現,大概是從兩三年前開始,壹線城市的大型商場開始出現壹些可愛的機器人,它們等候在商場的主幹道或者路口,客人想知道哪家店鋪的具體位置可以向它們提問。如果程序設置允許,機器人可以直接將客人引領到指定店鋪。同時,客人也可以向機器人索取相關店鋪的優惠券。

這些接待服務機器人,最早出現在北京朝陽大悅城,是由獵戶星空研發投產的。截至2021年4月,獵戶星空官方數據顯示,他們的接待服務機器人已在20余個行業場景落地近20000臺,服務2800余家客戶,平均每日語音交互頻次超1000萬次,總服務人次超2.2億。

此外,獵戶星空的智咖大師機器人也已經走出實驗室,率先落戶到北京合生匯等商圈,它具有白白胖胖的身軀,經過長期對多位世界頂尖咖啡大師手法技藝的學習,現在已經可以揮舞著機械臂1:1復刻大師手法的手沖咖啡、拿鐵咖啡等。

咖啡已成為很多“打工人”的必備飲品,而AI咖啡機的研發、投產和叠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最新面世的JAKA節卡小助機器人是壹款相對小巧,且兼具互動性的機器人。它根據客人意願制作咖啡後,還可以進行拉花工藝處理,將咖啡遞給客人,每小時可制作30杯左右咖啡。

不僅僅是商圈,各類場所進門智能測溫已經成為必備環節。使用更加高效、便捷的測溫工具和手段,對人流量大的場所非常重要。UCloud基於視頻結構化的AI能力,推出的“人臉識別測溫”產品,結合紅外測溫、動態人臉檢測、 活體檢測、人臉識別等技術,可1秒內同時實現單次測溫、實名登記、人證核驗,及 健康 碼核查。目前,已在機場、醫院、高校等場景中輔助、取代人工完成安檢、測溫、考勤,實現人流數據的有效管理。

走進家庭 服務機器人發展比想象快

回到家庭生活場景,近日優必選發布了第四代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Walker X”。這個機器人不僅具有非常靈活的四肢,可以上下樓梯,幫人按摩,還可以同人下象棋。

預計不久的將來就會應用在智慧家庭服務場景之中。除了仿人機器人,可以與家中各個智能設備對話,幫助家庭智能管理的機器人也已經面世。比如,A.O.史密斯集團基於AI技術搭建的全聯全控智能物聯系統,可以實時控制家裏的采暖、制冷系統等,甚至能幫妳計算使用燃氣或電能哪個能更省錢。

如影隨形 AI技術滲透到方方面面

手機作為時刻陪伴在人類身邊的移動工具,各式應用百花齊放,各種軟件百家爭鳴。形色識花是壹款被很多人熟知並使用的手機應用,它基於AI識別技術,人們遇見不認識的花草樹木,拿起手機拍個照片即可出現植物的名稱、習性、相關詩詞、照片等信息。

不僅僅是識別花花草草,現在手機上的智能語言翻譯軟件也已經非常普及了,圖片文字提取、不同語種語言文字互相翻譯,準確度已經非常高。

但AI識別甲骨文妳見過嗎?合合信息通過智能文字識別技術,已經可以識別出3600年前甲骨文。雖然技術還在內測階段,但已經初見成效。

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智能文字識別技術,絕大部分針對的是手寫或印刷版的現代漢字。甲骨文識別的難點在於甲骨殘缺嚴重、素材難獲取、拓片清晰度低等難點,這些都是需要通過技術來解決。例如樣本素材少,從技術層面上,我們需要解決少樣本訓練的問題。目前我們主要是初步研究,更多的工作還在路上。”

數字城市 AI推動數字城區建設

上述這些產品,無論是有形的接待服務機器人,還是無形的AI識別產品,主要是為了服務百姓生活而研發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壹些場景,它們的***同特點就是可以幫助人類實現更好的生活,相對比較熟悉。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城市的建設發展與問題治理壹直伴隨人類文明發展。

AI在賦能城市建設以及推進數字治理,解決城市病上也不斷提供著新鮮的解決方案。技術工作者不斷推陳出新,研發出先進技術的“未來工具”以替代落後的“傳統工具”。回歸當下,在壹些從事生產工作的企業園區和城市建設場景中,很多AI產品也已經開始投入使用,或者進入調試階段。

AI重塑未來園區面貌

現在越來越多的產業進入集聚發展階段,各個城市規劃了軟件園區、高新技術園區、影視創意園區等。在壹些大型園區或景區中,通常需要安排接駁車。商湯 科技 的SenseAuto自動駕駛AR小巴,是壹款面向未來交通研發的無人駕駛 汽車 ,首次將增強現實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結合。他不僅能使乘客感受自動駕駛技術,還可以在行駛途中感受虛擬現實的未來世界。比如,當乘客搭乘 汽車 後,在前往指定地點的路上,可以通過增強現實等技術,在觀看實物的同時看到地標介紹、廣告牌,甚至壹些烘托氣氛的表演。比如,未來 汽車 發生剮蹭等事故,AI自動理賠平臺可以根據車輛行駛記錄自動還原現場,快速理賠,不用車主在原地等待。

進入園區企業中,參觀導覽服務也已經開始逐漸由機器人替代。比如,中國石化AI數字員工 “石小化”很快將會上崗中國石化智能運營中心。

“石小化”已經突破了傳統的講解,不僅可以隨叫隨到接待參觀,與生產系統打通進行實時數據匯報,語音命令操作各系統應用間切換,還可調取生產的各實時視頻監控,切換到任意工廠、加油站等,將取代大量人力工作,極大提升效率。

科技 解決傳統城市難題

隨著各地對垃圾分類要求的落實,在大型企業園區、廣場等路面平整、寬闊地帶,垃圾分類機器人便派上了用場。這些機器人可以不懼高溫和嚴寒天氣,替代傳統工人從事戶外工作,能識別不同的垃圾,遇到塑料瓶和香煙盒等垃圾時,用機械臂識別垃圾將它們抓到自己體內,分入可回收垃圾類別。

當然,還有壹些機器人,它們是壹群功能更加聚焦、面對專業場景的清潔機器人,依靠傳感器與精準定位技術深度融合,可以實現特殊場景貼邊無死角清潔,未來可以替代壹些戶外的艱苦、高危勞作,比如高層外墻玻璃清潔、地下管道清理等,減輕人類勞作的負擔。

數字轉型 AI推進產業數字化

“數字化時代給制造業帶來顛覆性革命。”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表示,數字化涵蓋不同領域的需要,工業如果實現自動化、用數字化來改革的話,會帶來更大的騰飛。作為引領世界未來的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推進產業數字化的重要力量,並且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

產業智能化是大勢所趨

國雙壹直致力於為企業和政府組織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賦能。近日,國雙工業互聯網平臺Gridsum COMPaaS正式發布。該平臺是依托國雙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邊緣計算等技術能力,在物聯網等基礎設施上構建起來的企業級計算平臺,即服務企業數字化發展的工業級PaaS平臺。平臺支持海量異構數據匯聚與建模分析、新型工業軟件開發與運行、工業經驗軟件化、模塊化,並可直接架設於傳統的基礎設施之上,直接面向用戶群,通過30多種平臺資源、79大項平臺能力,實現企業的數字化發展要求,助力重塑數字化競爭力,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穩健發展,打造國產工業基礎軟件品牌。

國雙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祁國晟表示:“產業智能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要求企業兼具深厚的行業知識、全面的技術,棧以及自主可控的數據平臺,這正是國雙長期耕耘的立身之本。Gridsum COMPaaS是國雙產業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為企業的設備管理、生產精益管理等廣泛需求而生,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和國家發展政策。未來,國雙將持續把產業人工智能理念貫穿始終,聚合算力、算法與場景化落地之力,真正助推企業和政府組織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AI促進產業生態生生不息

面向“新基建”、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大浪潮,科大訊飛整合二十幾年的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和產業落地經驗,構建“場景價值+能力底座”,深入各業務鏈條,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工業領域,科大訊飛2020年推出“順風耳”圖聆工業雲平臺,圍繞設備預測性維護、產品質檢、人機交互、安全生產等工業應用場景,構建了面向能源化工、機械制造等多行業的AI賦能平臺。

在浙江捷昌驅動的生產線上,依托工業質檢系統,產品質檢方式由之前的“工人人耳盲聽辨別”升級為“機器自動識別”,實現了電機的無人化自動判定,檢測壹致率達90%,識別準確率達96%。該系統使制造業企業的產品生產效率提升約15%,為公司創收提升約30%。

打造標桿智能計算中心

作為新型基礎設施設備之壹,人工智能平臺工具對產業的創新發展至關重要。7月初,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發布新壹代人工智能計算平臺,為智能計算中心打造行業標桿。該平臺定位於國內首個跨模態、通用化的AI公***創新服務平臺,旨在打造智能計算中心建設標桿,為智算產業發展提供開放包容、通用融合、綠色高效、普惠可及的新壹代人工智能平臺方案。

平臺擁有四大優勢:其壹,采用開放架構,可以兼容主流軟件應用生態,具備使用面廣、遷移靈活、編譯開發難度低等特點;其二,支持多元芯片組合,提供多樣豐富算力,可勝任模擬、訓練、推理等AI全鏈條應用需求;其三,底層算力基礎設施采用相變浸沒式液冷技術,單位算力效率大幅提升且能耗成本降低30%;其四,通過透明化價格模型,為市場提供參考依據和建設標準,有效避免公***財政資源浪費。

“中科院在人工智能領域產出了壹大批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具備全鏈條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能力,應承擔起建設人工智能技術服務體系、深化AI技術推廣應用的責任。”國科控股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楊建華認為,平臺集諸多中科院人工智能技術成果於壹體,擁有清晰的實施路徑,可為區域智算中心建設提供標準的可復制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