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民主、輕松、和諧、濃郁的課堂氛圍,是激發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的前提條件。新課標強 調教師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 導者,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設身處地 為學生創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壹個接納 性寬容性的課堂氣氛,形成壹個互教互學的“學習 ***同體”,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無拘無束 地大膽質疑、發表見解、與教師爭論。只有這樣民 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 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
壹. 寬松和諧激趣法
上課開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這樣,不僅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註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課前談話,如問學生“妳貴姓”“老師想和妳做朋友”“妳吃過飯了嗎?”等壹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授課作情感鋪墊。
語文課堂要體現人文性的特點。營造寬松和 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壹項重要任務。師生 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 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 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 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進入 語文學習,煥發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
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於構建良好的師生 關系,並將在師生溝通時起到重要作用。吸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 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創造力才能得到開發,學生才能積極主動 參與教學。語文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語文的魅力在於此,語文課堂的活力也在於此。同壹問題,由於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素養、心理狀況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這就是創造力的表現,也正是我們要悉心呵護和著 意培養的。教師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 師生關系,多給學生展開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和自由;重視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營造方法。
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特別是與老師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敢於 不屈從於教師,不迷信於權威,不盲從於教材,敢說“我認為”。學生在壹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 間,盡情地自由參與自由表達,往往能產生壹種寬松、新奇、愉悅的心理體驗,學習興趣高漲,從而誘 發潛在的創造智能,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展現語文 課堂的無限活力。
二. 贊揚欣賞激趣法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註學生成長的每壹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清代學者 顏元也說過:“數子壹過,不如獎子壹長。”這都是 講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 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同學的掌聲,老 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 源泉。課堂上筆者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 口吻——“妳說得真好!”“妳的想法真棒!”“妳想 象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 輕壹點頭,微微壹笑?6?8?6?8每節課筆者盡量多贊賞 學生,不光贊賞壹個兩個,而是贊賞壹群壹批,甚 至全班;不是虛偽的應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這壹“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可以說,贊賞出創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 生。通過贊賞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 激發了創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及方法上的優良行為,還要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 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 教育工作者:“請記住成功的快樂是壹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
三.認真傾聽激趣法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老師掌握著“話語霸 權”,學生只能當作壹個個容器,等著老師往裏灌 東西,可結果,園丁的辛勤,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天 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變成 了統壹模式鑄造的標準件。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多 傾聽學生的發言。筆者認為,學生“講”教師‘聽”。 有三大好處:壹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筆者通過“聽”常常被學生天馬行空的想 象力、獨到深刻的見解、幽默睿智的語言所折服。 二是通過“聽”可以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 真諦。三是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生。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堂成了他們發揮的舞臺,這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煥發出課堂的活力。如《兩小兒辯日》,幾乎都是學生在疏通文意在爭辯。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自主學習和協調學習” 的教育觀,由傳授知識向學生終生發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而這種學生多講、老師多聽的教學 模式正是“授之與漁”“操練捕魚”的有效途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做主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保持活躍和熱烈,使語文課堂呈現無窮的活力與魅力。
四.平等評學激趣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最高裁定權,卻忽視了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實質上也漠視了學生主體能動性的壹種表現,尤其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營造方法
當學生的自覺意識得到高度強化,內在的進取熱情已得到激發,教師就可以把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權交還給他們,激發其活躍的主體意識,感受班集 體內平等、和諧、信賴的自由氛圍。.筆者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經常把諸如抄寫默寫背誦等客觀作業交給學生自檢互評,取長補短。學生在評改時,既能感受到老師的信任,也感受到當壹回老師的快樂,還把知識又復習了壹遍, 壹舉三得。 作文評改是語文教師的重荷,而往往教師批得辛辛苦苦,學生壹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對於作文的評改,筆者經常“放縱”,具體的做法為:將本次作文評分標準板書在黑板上,先由學生獨 立評改壹篇作文,要求有勾畫有旁批有總評有分 數並有簽名,然後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補充,目的是多多學習他人的作文寫法及評法,最後由各組推薦出壹兩篇優秀作文或評文,借助實物投影儀師生壹起復評,選出最佳作文或評文。當熱烈真誠的 掌聲伴著笑聲在教室裏回蕩,所有同學都陶醉在 這嚴肅又活潑、平等與信任的氣氛中,眼神中閃爍著主動參與評改的自豪感。這樣不僅讓筆者從繁 重的作文評改中解脫出來,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以往死氣沈沈的作文評講課變得活力四射,每周的作文評講課也成了同學們的周末禮物——開心壹刻,收獲無限。 曾有老師感嘆考試“不是考學生,而是考老 師”。的確,壹次考試,語文老師需幾天才能改完, 而那時學生早已把考試內容遺忘到九天雲外,勞而功小。對此筆者嘗試著改革,在上學期,除了期中期末考試,單元測驗筆者全“放手”:頭天考,第 二天白評自改,老師講評時作好評改指導,學生個人無法把握的可詢問老師。剛開始實行時,筆者還 真擔心學生亂給分數,但從事後收上來的試卷可 看出學生還是誠實可信的。這種評改方式可把學 生由過去的註重“形”(即分數)轉而註重“質”(明 白每壹題的得失),從而有利於下壹階段的學習下壹階段的測試。
五. 教師魅力激趣法,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壹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壹種關愛,是壹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壹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現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妳的親切感。那樣的話,試問,學生還願意和妳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於妳的學問和修養。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壹種自信,壹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壹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時似乎會起到壹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壹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實施素質教育的壹個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 壹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即有魅力的教師。壹副自 然大方親切隨和的教態,壹身時尚端莊搭配得當的衣著,壹手龍飛鳳舞剛柔相濟的書法,壹口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普通話,壹段聲情並茂慷慨激昂的朗誦,壹句委婉動聽相得益彰的輕唱,都會對學生的註意力具有無形的控制作用,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具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 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帶人美妙的文學殿堂,最重要的還得用語文的真正學識去感染學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師滿腹經綸,才氣橫溢,授課時, 或宏論滔滔,妙語連珠,或精點略評,字字珠璣,讓學生如飲甘醇,定會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教師的授課語言要有繪聲繪色的形象性, 表情達意的準確性,辭約意豐的簡明性,和諧悅耳的音樂性,嚴密準確的邏輯性,教師用這種語言描景狀物,述說人事,說明特征,品味詩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 極性。 語文教師不僅要熟悉教材,對典範的名篇佳 作記憶成誦,而且應形成自己鉆研教材的真功夫, 能常教常新,能給學生以藝術熏陶與美的享受,真正成為學生求知與做人的良師益友。語文教師出 色的藝術審美能力與藝術創新能力,有助於激活 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朝氣與生機,因為學生在教師的引領與點撥下,能夠從教材的字裏行間發現 各種靜態美、動態美、形態美、色澤美、韻律美,能 夠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到教材橫生的情趣。不僅如此,教師匠心獨運的板書設計也能給學生以美的 享受、美的熏陶,從而激發起學習語文的興趣,煥 發出語文課堂的活力。
六.要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壹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壹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於高度活躍狀態,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
在語文教學活動,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壹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七.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壹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八.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壹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雕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黃山》壹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壹些黃山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壹些教師不願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壹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壹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沈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於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壹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 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贊賞學生,營造輕松濃郁 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 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擯棄 以往把語文課堂變成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施舍知識的場所,擯棄家長制、霸道者的教風,要代之以 民主平等的態度去真誠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才能喜歡語文,學好語文。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