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落地費是衛視頻道向國內各大城市有線電視運營商交納的入網費,只有交夠壹定的落地費,外省衛視才能夠在該城市有線網入網播出。
問:落地費有國家法律法規支持嗎?
答:沒有。落地費屬於行業規則。
問:為什麽我們這裏看不到湖南衛視了,投訴的結果卻是“湖南衛視自己不準備在這裏播出了,跟我們沒關系”?
答:絕對不是湖南衛視不願意在該地播出了。
有線電視網壹般是各個城市獨立的,湖南衛視覆蓋辦每年會與全國幾百家有線運營商簽訂落地協議,壹般都是壹年壹簽,落地費每年也不同,基本上是水漲船高。如果某城市開價太高,湖南衛視迫不得已會考慮放棄在該城市落地。
問:為什麽會有衛視落地費這個說法?有什麽來歷?
答:落地費是模擬電視時代的產物。模擬電視的有線帶寬有限,壹般只能傳輸30-50個頻道。而隨著我國電視業的迅速發展,各級電視頻道數量已經超過了模擬有限電視所能傳輸的極限。除去必須傳送的央視頻道、省級市級縣區級頻道,留給外省衛視的頻道帶寬非常有限。
物以稀為貴,為了能擴大頻道覆蓋範圍,外省衛視的覆蓋辦公室便會利用各種辦法爭取到帶寬。而早年安徽衛視率先采取付費的方式來實現在地方有線網的落地,在當時被評價為“帶了壹個壞頭兒”。之後,付費落地成為眾多城市有線電視運營商的首選。2004年杭州廣電網首創衛視落地權競標會,再次擡高了落地費的水平線,並帶動其他城市有線網跟風,給衛視落地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
問:落地費壹般是多少錢啊?
答:不定。跟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居民購買力有關,也與城市影響力有關。所以各城市落地費都以雙方合同數額為準,具體是多少錢則為商業機密無可奉告。
根據克頓顧問公司的統計,從2001年到2004年,全國省級衛視每年的覆蓋預算幾乎都在以翻番的速度遞增。壹些省會和沿海發達城市的落地價格甚至上漲了10倍。曾經只需十幾萬元、幾十萬元就可以落地的城市,在壹年間就躥到二三百萬元。業內人士估算,在2006年,壹個省級衛視要保證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的有效覆蓋,每年必須付出5000萬人民幣以上的成本支出,2007年則達到近壹億元,這還不包括計劃單列市及其他發達城市。而全年廣告經營收入超過兩億元的衛視頻道還不超過10家。
問:落地費那麽貴,省級衛視怎麽辦啊?
答:壹些收視率及覆蓋本來就不太好的省級衛視,在落地費上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以壹年三億元廣告收入為標準,覆蓋31省會城市就需要落地費壹億,占了三分之壹,會對其電視劇購買、節目制作甚至日常運營形成巨大壓力。所以,有些收視靠後的省級衛視幹脆退出了覆蓋範圍的爭奪。
問:落地費被城市有線運營商用在何處?
答:這個就要問運營商了。暫時沒見到有明賬公開。
問:為什麽收了我家有線費還要收衛視頻道的落地費?
答:有線費或者數字電視收視費有國家明文規定,是合法收費。
但衛視頻道落地費無法規可依,理論上屬於地方保護費,只對有線運營商有利,對電視觀眾和外省衛視的利益是巨大的損害。
問:為什麽我家裝了數字電視,也看不到湖南衛視了?
答:這是當地數字電視運營商在搞鬼,其行為嚴重損害了用戶權益。
數字電視與模擬電視最大的區別是頻道容量大大增加。目前我國多數城市的有線網已經升級到49芯光纖傳輸網絡,其中壹芯的容量就可以傳好幾套節目,所以就算現有的節目全部傳完,也還有40多芯都是空閑的,帶寬不再是稀缺資源。理論上,數字電視可以完全轉播央視的10多套節目、教育電視臺節目、本省各頻道、市縣區級頻道,以及所有省級衛視,上述這些頻道是全免費頻道。除此之外,還可以傳輸國內所有收費頻道。這些頻道加起來總數也就200個左右,離數字電視光纜飽和容量還差得遠。 參與資料: /f?kz=49805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