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0月26日,日本樞密院院長、朝鮮統監伊藤博文來到哈爾濱。上午9時左右伊藤博文在戈果甫佐夫的陪同下檢閱了儀仗隊。當壹行人向出站口走去時,伊藤博文走在了最前面。這時,壹位身著西裝、頭戴鴨舌帽的青年男子,突然從歡迎人群中沖進警戒線朝伊藤博文連開三槍,並用俄語高呼三聲:“高麗亞烏拉!”(朝鮮萬歲)然後從容被捕。
這名刺客叫安重根,是抗日武裝“大韓義兵”中的重要人物,擔任參謀中將、特派獨立隊長以及俄領地區司令官。他刺殺伊藤博文主要是希望可以為韓國獨立做點事情。然而事與願違,伊藤博文的遇刺,成為日本完全吞並韓國的絕好借口。日本關東都督府高等法院對安重根壹案進行了審判。因為伊藤博文的知名度,當時是壹個震驚世界的新聞,因此日本方面也不敢隨便瞎判,並對其多有優待。然而後來安重根還是在旅順日俄監獄內被執行絞刑。
可以說伊藤博文的死加速了日本合並朝鮮的日程以及大韓帝國的滅亡。因為在當時,對於吞並朝鮮,日本的國內本身就有分歧,壹方是急進派,壹方是緩進派,伊藤博文恰好是主張緩進的,到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高尚的道德情操,而是因為他的外交戰略眼光,認為在列強環繞的東北以及朝鮮半島,吞並這件事宜緩不宜急,以免破壞國際力量平衡,樹敵過多。本來矛盾日益尖銳,伊藤博文還不得不辭去朝鮮統監的職位,但是這次刺殺可以說加速了吞並的步伐。1910年完成吞並。
此外就是對中國的影響。雖然當時事件發生在俄國強占的東清鐵路保護地,但是是中國的領土,所以當時伊藤遇刺,對正在進行的中日關於“間島”歸屬權以及滿洲鐵路礦產開發權的談判施加了更大的壓力。當時伊藤博文其實是支持“滿洲鐵路中立化”的,願意美國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