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教高適相撲時說的話是相撲獲勝的要義是以虛禦實,聲東擊西,全看變化。
壹、相撲的定義:
壹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秦漢時期叫做角抵,南北朝到宋元時期叫做相撲。
二、相撲的起源:
相撲源於中國春秋時代,由秦漢時的角抵發展而來。在壹段時間裏,“相撲”與“角抵”兩詞雜用。宋代相撲十分盛行,民間有相撲社,宮廷養有專業相撲手,名“內等子”,在典禮集會上專門進行相撲表演。
南宋臨安(今杭州)已有了專業相撲手,並成立了相撲組織,定有規則社條。第壹場相撲比賽是用來祈求大地豐收,奉獻給神的儀式。
18世紀,相撲作為壹種儀式被引入日本宮廷。日本的相撲(日式摔跤),古稱素舞,是日本的國技,也是日本的國際性的格鬥術和體育運動,在日本國內稱作大相撲。
李白和高適的簡介:
壹、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合稱為“大李杜”。
李白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等。
二、高適:
高適,字達夫、壹字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與岑參並稱“高岑”,還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有《高常侍集》等傳世。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候。
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雄渾悲壯”是他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