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永璜、永璉、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颙琰、永璘,有三位皇子早夭沒有名字。
1、愛新覺羅·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號少廠,壹號鏡泉,別號詒晉齋主人,滿洲正黃旗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第十壹子,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異母兄。
二十四年,以永瑆年老多病,罷黜壹切差使,毋庸在內廷行走。道光三年,薨,年七十二,謚號為哲,是為成哲親王。
2、愛新覺羅·永璇(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封號和碩儀慎親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羅儀郡王。嘉慶四年正月,晉封和碩儀親王,命總理吏部事,清除和珅黨羽。
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子,謚號曰慎。
3、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颙琰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颙琰對貪汙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
4、愛新覺羅·永瑢(1743-1790年),號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子。
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繼給慎靖郡王允禧,封貝勒,管理內務府、充四庫全書玉牒館總裁、監管欽天監事務。五十四年,晉封質親王。
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歲,謚號為莊。工詩擅畫,主要作品有《歲朝圖》、《楓溪垂釣圖軸》。
5、愛新覺羅·永璂(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宗室,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繼皇後輝發那拉氏之子。
乾隆四十壹年正月二十八日醜時病逝,享年二十五歲,詔用宗室公例治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