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壹生》讀後感
……不管經歷多少苦澀,我們都不應該變得膽怯.膽怯會成為封閉生命的堤岸, 使心靈失去對自由的向往.只要不自我封閉,只要勇敢向前,沒有什麽能夠阻擋我們對自由的向往,沒有什麽能夠阻擋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沒有什麽能夠阻擋我們走遍天涯海角的夢想……
————《生命如壹泓清水》
很久以前在《讀者》上知道了俞敏洪老師,於是成為"漁米"至此.《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讓正處在茫然無序之中的我讀著"用理想和信念來支撐自己的精神;用平和與寬容來看待周圍的人事;用知識和技能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用理性和判斷來避免人生的危機;用激情和毅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走出人生的低谷;《生命如壹泓清水》更是我喜愛的人生夢境:"生命如壹泓清水,源頭處沒有壹點汙染.童年的我們無憂無慮,笑容燦爛,生活就像水晶般透明,沒有任何苦澀的內容……如果沒有對未來的期待,生命就如壹潭死水……"."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而《從容壹生》對人生旅途中風風雨雨山山水水的滄桑體驗,那風生水起的豪情壯誌,雲卷雲舒的從容感悟令困惑的我感覺意外驚喜,讀來感觸良多.
新元伊始,惜舊吟新.仰望寒夜星空,耳邊響起多年以前的那首老歌"睡意朦朧的星辰,阻擋不了我行程,多年漂泊日夜餐風露宿,為了理想我寧願忍受寂寞,飲盡那份孤獨.抖落異地的塵土,踏上遙遠的路途,滿懷癡情追求我的夢想.三百六十五日年年地度過,過壹日,行壹程……"是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再沒有比時光易逝的了,而時光也只是生命的載體,並不是全部:勤勞的生命是長久的,執著的生命是無悔的,詩意的生命是美好的,恬淡的生命是從容的,從容的生命是壹種境界.境界二字,大學者王國維詮釋的極好:"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境界就是"壹種感受,氣氛,壹種情調,壹種心靈空間,壹種感覺,壹種藝術的高度,精神的高度,壹種人的生命自由的狀態與體驗".即是說所謂"有境界",就不僅要有"情"和"景"兩種藝術成分,而且要有壹種充滿活力的生命意識(真性情),把兩者完美和諧地熔鑄為壹體,從而進入到有意向性的總體性情境,在其中藝術美得以漸次升華,達到生命自由的詩意凝聚."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第三境也."可見達到"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從容了悟的人生境界需要堅守夢想,堅忍不拔,歷經磨礪.
張愛玲眼中的人生是壹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有著那個時代頹唐的印記.奧巴馬說人生因承擔責任而充實.代表著現時充滿使命感的精英壹代.林語堂的人文理想如是說:"青春的天真成了記憶,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還隱約可聞,這時看人生問題不是如何發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他描繪的是綠色生命力量,金黃的豐碩與滿足,月白下的嗟哦沈思,集寧靜,智慧與成熟壹體的詩意的生命藝術.伏爾泰的"Love truth,but pardon error."是可愛而寬宥的智者的人生哲言.叔本華說"人生即痛苦""幸福即是遠離痛苦'.有著純粹而偏執的清醒.生命是壹場盛宴,是我們向上蒼借來的壹段時日.生命是壹場獨幕劇,沒有彩排,是壹場充滿喜劇的悲劇.我喜歡羅素的說法: 美好生命是受愛的激勵,為知識所引導的生活.在他看來,人的生命是壹次穿過黑夜的遠征,被隱形的敵人所包圍,被厭倦和痛苦所虐待,命運無視善良,對毀壞也漠然,他只是在無情的路上滾著.當最堅實的繩索——***同命運的繩索———將自由人和他的同類困在壹起的時候,他就發現壹種新的憧憬永遠和他同在,他把愛之光灑落在逐日的工作之上.偉人們的光輝來自高遠的誌向與超然的毅力.崇高的理想使短暫的日子變得崇高.作為仰視燦爛星群平凡如我輩,易文勝老師在博文中寫道"……生活可以很狼狽,但生活的態度不能狼狽,追求的夢想可以無法實現,但夢想不能破滅.我們可以活得很猥瑣,但活著的意義卻不能猥瑣" 正於我心有戚戚焉.所以,需要愛給別人,也給予自己.人生需要勇氣更需要理想充實生命的內涵.
有個童話故事.壹個被劈去了壹小片的圓想要找回壹個完整的自己,到處尋找自己的碎片,由於它是不完整的,滾動的非常慢,從而欣賞到了沿途的美麗的鮮花,它和蟲子們聊天,感受陽光的溫暖…… 它壹直堅持找到自己所缺的那塊碎片,然而作為完美的圓,它滾動的太快了,錯過花開,忽略了蟲子們,於是當意識到這壹切時,它毅然舍棄歷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的碎片.也許正是失去,才令我們完美.當我們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時,當我們能為生命的繼續運轉而心存感激時,當我們勇敢去愛去原諒,為別人的幸福表達欣慰,理智地珍惜環繞自己的壹切,我們才可能接近完美.生命不是消極等待,不是情緒化地相信命運,"生命的高度取決於追求和夢想",生命的意義在於用自己的行動達成自己的夢想,有事可做,有人可愛,有希望在等待,生命的意義在於品味人生,感受人生旅程中經歷,無論盈虧,無論悲喜,無論苦甜.
人在旅途,讓歌聲繼續:……我那萬丈的雄心,從來沒有消失過,即使時光漸去依然執著……三百六十五日豈能讓它虛度.
生命的意義
——《從容壹生》讀後感
……不管經歷多少苦澀,我們都不應該變得膽怯.膽怯會成為封閉生命的堤岸, 使心靈失去對自由的向往.只要不自我封閉,只要勇敢向前,沒有什麽能夠阻擋我們對自由的向往,沒有什麽能夠阻擋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沒有什麽能夠阻擋我們走遍天涯海角的夢想……
————《生命如壹泓清水》
很久以前在《讀者》上知道了俞敏洪老師,於是成為"漁米"至此.《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讓正處在茫然無序之中的我讀著"用理想和信念來支撐自己的精神;用平和與寬容來看待周圍的人事;用知識和技能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用理性和判斷來避免人生的危機;用激情和毅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走出人生的低谷;《生命如壹泓清水》更是我喜愛的人生夢境:"生命如壹泓清水,源頭處沒有壹點汙染.童年的我們無憂無慮,笑容燦爛,生活就像水晶般透明,沒有任何苦澀的內容……如果沒有對未來的期待,生命就如壹潭死水……"."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而《從容壹生》對人生旅途中風風雨雨山山水水的滄桑體驗,那風生水起的豪情壯誌,雲卷雲舒的從容感悟令困惑的我感覺意外驚喜,讀來感觸良多.
新元伊始,惜舊吟新.仰望寒夜星空,耳邊響起多年以前的那首老歌"睡意朦朧的星辰,阻擋不了我行程,多年漂泊日夜餐風露宿,為了理想我寧願忍受寂寞,飲盡那份孤獨.抖落異地的塵土,踏上遙遠的路途,滿懷癡情追求我的夢想.三百六十五日年年地度過,過壹日,行壹程……"是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再沒有比時光易逝的了,而時光也只是生命的載體,並不是全部:勤勞的生命是長久的,執著的生命是無悔的,詩意的生命是美好的,恬淡的生命是從容的,從容的生命是壹種境界.境界二字,大學者王國維詮釋的極好:"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境界就是"壹種感受,氣氛,壹種情調,壹種心靈空間,壹種感覺,壹種藝術的高度,精神的高度,壹種人的生命自由的狀態與體驗".即是說所謂"有境界",就不僅要有"情"和"景"兩種藝術成分,而且要有壹種充滿活力的生命意識(真性情),把兩者完美和諧地熔鑄為壹體,從而進入到有意向性的總體性情境,在其中藝術美得以漸次升華,達到生命自由的詩意凝聚."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第三境也."可見達到"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從容了悟的人生境界需要堅守夢想,堅忍不拔,歷經磨礪.
張愛玲眼中的人生是壹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有著那個時代頹唐的印記.奧巴馬說人生因承擔責任而充實.代表著現時充滿使命感的精英壹代.林語堂的人文理想如是說:"青春的天真成了記憶,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還隱約可聞,這時看人生問題不是如何發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他描繪的是綠色生命力量,金黃的豐碩與滿足,月白下的嗟哦沈思,集寧靜,智慧與成熟壹體的詩意的生命藝術.伏爾泰的"Love truth,but pardon error."是可愛而寬宥的智者的人生哲言.叔本華說"人生即痛苦""幸福即是遠離痛苦'.有著純粹而偏執的清醒.生命是壹場盛宴,是我們向上蒼借來的壹段時日.生命是壹場獨幕劇,沒有彩排,是壹場充滿喜劇的悲劇.我喜歡羅素的說法: 美好生命是受愛的激勵,為知識所引導的生活.在他看來,人的生命是壹次穿過黑夜的遠征,被隱形的敵人所包圍,被厭倦和痛苦所虐待,命運無視善良,對毀壞也漠然,他只是在無情的路上滾著.當最堅實的繩索——***同命運的繩索———將自由人和他的同類困在壹起的時候,他就發現壹種新的憧憬永遠和他同在,他把愛之光灑落在逐日的工作之上.偉人們的光輝來自高遠的誌向與超然的毅力.崇高的理想使短暫的日子變得崇高.作為仰視燦爛星群平凡如我輩,易文勝老師在博文中寫道"……生活可以很狼狽,但生活的態度不能狼狽,追求的夢想可以無法實現,但夢想不能破滅.我們可以活得很猥瑣,但活著的意義卻不能猥瑣" 正於我心有戚戚焉.所以,需要愛給別人,也給予自己.人生需要勇氣更需要理想充實生命的內涵.
有個童話故事.壹個被劈去了壹小片的圓想要找回壹個完整的自己,到處尋找自己的碎片,由於它是不完整的,滾動的非常慢,從而欣賞到了沿途的美麗的鮮花,它和蟲子們聊天,感受陽光的溫暖…… 它壹直堅持找到自己所缺的那塊碎片,然而作為完美的圓,它滾動的太快了,錯過花開,忽略了蟲子們,於是當意識到這壹切時,它毅然舍棄歷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的碎片.也許正是失去,才令我們完美.當我們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時,當我們能為生命的繼續運轉而心存感激時,當我們勇敢去愛去原諒,為別人的幸福表達欣慰,理智地珍惜環繞自己的壹切,我們才可能接近完美.生命不是消極等待,不是情緒化地相信命運,"生命的高度取決於追求和夢想",生命的意義在於用自己的行動達成自己的夢想,有事可做,有人可愛,有希望在等待,生命的意義在於品味人生,感受人生旅程中經歷,無論盈虧,無論悲喜,無論苦甜.
人在旅途,讓歌聲繼續:……我那萬丈的雄心,從來沒有消失過,即使時光漸去依然執著……三百六十五日豈能讓它虛度.
生 命 的 眼 神
於 媚
我十壹歲那年,只走過人生八個春秋的弟弟,竟撒手人寰.八歲的人生實在有限,更何況弟弟因小腦先天不足,從生到死,從來沒有站起來過壹天.
算是蒼天有眼,癱瘓的弟弟比同齡孩子更聰明,更懂事.三歲那年,他躺在炕上,竟能分辨出幾十米以外,是爸爸推開了小柴門還是媽媽.見到家人,弟弟總是高興得"手舞足蹈",毛茸茸的大眼睛笑得彎彎的.最難能可貴的是,無論誰服伺他,年幼的弟弟都會心存感激.因此,家裏上到年邁的奶奶,下到年少的我,誰也沒有嫌棄過他.雖然,他給我們帶來無數的"麻煩",而實際的情況是,弟弟流露出的那種感激越多,我們對他的愛憐越深.
那是70年代,我們壹家隨父親下放到吉林省雙遼縣壹個小鄉村.三間土房和壹個小柴院就是我們的家.為了給弟弟治病,爸爸媽媽傾其所有,請到縣城裏壹位有名的老中醫.老中醫姓楊,是個矮矮胖胖的中年人,走起路來有點跛.他隔三差五就會來到我家,給弟弟針灸.長長的針從弟弟的壹個穴位紮進去,拔出來,又紮入另壹個穴位裏.每次我都強忍著眼淚,可弟弟從來不哭.他說,他要快點兒治好病,他要上學,他還要上班掙錢,給爸爸媽媽買好吃的東西.
"等回到長春,我們再給朋找壹個好醫生."爸爸經常對媽媽說.
春來冬去,壹秋壹夏,隨著我們離回長春的日子越來越近,弟弟臉上掛著的喜悅壹天強似壹天.那種情形感染著我們全家,我們每個人心中焦急的期待,就在弟弟的喜悅中膨脹著.
記得那是壹個悶熱的午後,我在自家房後那片齊腰的麥田裏,找著那種不太老又不太嫩的麥穗.我麻利地擼下青綠的麥粒,雙手搓揉片刻,然後朝手心輕輕吹壹口氣,麥粒留在手掌上,塞到嘴裏,每嚼壹口,都能感到從麥粒裏冒出的濃濃白白的麥漿,帶著絲絲香甜.就這麽吃了好壹會兒,見姐姐匆匆忙忙尋來,連拉帶扯地把我帶回了家.
家裏的氣氛有些異樣.爸爸和幾個大爺在廚房那塊空地上,量著薄薄寬寬的木板.大房間裏擠滿了村裏的大娘嬸子們.奶奶坐在炕沿上,手扶著爸爸自己打制的炕櫃,頭埋在胸前,放著悲聲.媽媽被幾個女人圍著,也是壹把鼻涕壹把淚.從不曾離開炕頭半寸的弟弟不見了.我的心壹縮,氣似乎也喘不上來了,腦子裏第壹次閃現出那個恐怖的字眼.但是,怎麽可能呢,還有不到兩個月,我們全家就要回省城的呀.我貓著腰,從人群中串到家裏堆放雜物的裏間,推開虛掩著的門,在昏暗的房間裏急切地搜尋著.
在朝北的屋角上,那躺在鋼絲床上的不正是朋弟嗎 我奔到那個矮矮的床前,弟弟這回沒有"手舞足蹈",也沒笑彎了眼睛.他只是靜靜地躺著,像個熟睡的孩子.借著傍晚微弱的光線,我看到弟弟那張泛青的臉,還有那雙像塗上壹層炭灰的眼睛,壹股說不出的悲涼和憐惜從我的心中升起,我顧不上細想什麽,毫無懼色地上前抓起弟弟的壹只手.那手涼涼的,涼得讓我禁不住使勁握著,握著.家人肯定認為弟弟死了,否則,怎麽會將他壹個人放在這昏暗的壹角
我已記不清自己跟弟弟說了什麽,可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是,弟弟竟慢慢地睜開了雙眼,同時把頭向右偏來,望著我.於是,我看到了弟弟那充滿感激,充滿留戀並帶著幾分無奈的眼神.我的眼淚吧嗒吧嗒地滴落下來,弟弟扯動壹下嘴角,可什麽也沒有說出來.他就那麽無聲地望著我,望著我,直到再也沒有力睜動眼睛.
恐怕不會有人相信,壹個孩子會對生死有知.然而,我11歲那年,分明看到了壹個只有八歲的男孩,壹個癱瘓在床上整整八年的男孩,在彌留之際流露出的對生命那無以言喻的留戀之情.
這生命的眼神,在弟弟離開人間那壹瞬,融到我的血液中,註入我的生命中.因此,我始終這樣認為,成人的我,懂得心存感激,懂得如何加倍地珍愛生命,拼命學習工作,都得益於弟弟留給我的那生命的眼神.
生命的價值
信號 胡兵
我的同事郭祖榮,是寶勝的壹名老員工.進廠近二十年來,先後在不同的部門,從事過不同的工作,但不管在什麽樣的工作崗位上,他總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履行著壹名寶勝人應盡的職責.
現在,郭祖榮是信號事業部屏蔽工序的壹名擋班師傅.由於屏蔽工序是比較累的工序,七八十斤重的銅帶靠的都是人搬手擡,壹天下來,勞動強度可想而知.起初機組八臺設備,也有10多人,可壹些年輕人嫌活重,工資待遇低,走了壹波又壹波,壹直堅持到現在的只有3人.郭祖榮就是其中壹員.同時因為屏蔽工序的特殊性,生產經常不能滿負荷.於是,本機臺的人員就總會被抽調到其他機臺或兄弟部門從事壹些輔助工作.大家知道,輔助工的收入與擋班相比是有壹定差距的.但是,只要領導安排,郭祖榮從來不會因為自己是壹名擋班,而推三阻四,每次都能不計較個人得失,帶頭服從調動,並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心甘情願的為別人當壹顆鋪路石子.每月勞動強度增加了,可工資收入卻減少了,有同事不理解,認為他有什麽意圖.面對閑言碎語,他總是輕描淡顯地說:"領導安排什麽工作,就幹什麽工作,不要有太多的牢騷.再說我的工資還行."
郭祖榮的操作水平壹直是我十分敬佩的.聽老同誌們說過這樣壹件事:信號事業部籌建初期,為了拿出第壹根樣品線供鐵道部審檢,郭祖榮同誌曾經在用打火機照明的情況下,開出過合格的四線組屏蔽線.起初我不太相信,覺得不可思議,後來經多方了解,證實,確有這事.當時部門設施尚未安裝齊全,屏蔽機上的照明燈還沒來得及接電,那天天色晚後,本來已無法正常生產了,可郭祖榮壹邊打著打火機,壹邊還在正常開車,在微弱的光線下,硬是憑借高超的操作技能生產出了合格的產品.
在和郭祖榮壹起工作的日子裏,我經常發現壹旦工作量較大時,他總會用手捂著腰部,額角滿頭大汗,我忍不住勸他請假休息,可他總是不同意,總認為沒什麽,挺挺就好了.看著他那痛苦的表情,我隱隱地有壹種不祥的預感.果然,在2007年5月公司組織全體員工體檢時,他被檢查出腎腫瘤,病體已有拳頭大,必需馬上住院,接受治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只到這個時候,這位強大的漢子才不得不接受醫生的勸告,躺上了病床.5月19日晚5時許,他被推進了手術室,在經過漫長的6個小時煎熬後,他被推了出來,壹道15厘米長的刀口如同蜈蚣般的盤踞在他的腰上,疲憊與倦意爬滿了那蒼白的臉龐,他靜靜地躺在手術車上,緊閉著雙眼,仿佛在"享受"著遲來的休息……
術後,在家僅僅休養了兩三個月的他得知部門任務繁忙時,又主動要求參加工作,不顧身體虛弱又重新戰鬥在了生產壹線.當同事看到他搬運銅帶吃力的樣子,大家都勸他:"不行的話,請領導安排壹個輕松的工種."他笑笑說:"沒事,我的命是賺來的,活壹天就多賺壹天,活壹天就要把工作幹好,否則哪壹天真的不行,想幹工作都沒有機會了!"聽了這樸素的話語,我似乎明白了寶勝強大的真正原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壹次.人的壹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是啊!什麽才是生命真正的價值呢 不就是能夠為了壹個遠大目標奮鬥終身嗎 在座的每位同誌,誰不希望自己的壹生能夠過得有意義,有價值 雖然我們每個人創造的價值有大有小,但,只要我們為了寶勝的強大奮鬥過,拼搏過,我們的人生就會無怨無悔!生命既可以腐朽,也可以燃燒,決定權就在於我們自己.每壹位充滿責任心的寶勝人,讓我們將生命燃燒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