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展開論述了“兩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壹、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結合。
經濟建設要有堅強的國防作為保障,國防工業的發展也必須服務於經濟建設。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中國面臨著海外敵對勢力的挑戰和臺灣海峽危機,軍隊裝備落後和國防現代化進程滯緩的問題較為明顯。
因此中國決定實行國防現代化,促進軍事-民用結合和國防工業現代化,以滿足國家安全需要和經濟發展需要。
隨著中國軍工企業的不斷發展,多種新型武器裝備相繼研制並裝備部隊。同時,國防科技的創新成果也得以廣泛使用於民用領域,為各產業領域的應用提供新的可能性,帶動經濟發展。
二、自力更生和依靠科學技術相結合。
自力更生是指無論在國際事務中還是在經濟建設中,中國都應該以自己的力量為主,自力更生地發展經濟和科技。與此同時,依靠科學技術是提高中國經濟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十大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科學技術”,這表明中國在以自力更生為主的前提下推進科技創新和開放合作的意圖。
中央多次提出,依靠自主創新推動發展是中國的必由之路。通過科技創新,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許多領域的重要制造業和服務業基地,自主知識產權的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如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國內高科技企業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三、拓展知識。
除了黨的二十大所提出的兩個相結合,還可以從不同側面看待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相互支撐關系。例如,中西部東北地區與沿海地區的發展也是壹個相對應的關系。
今天,在壹帶壹路倡議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技術、文化、交通等多領域的發展,都需要相互協調和合作實現。
另外,軍民融合也是當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向之壹。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促進工農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並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
軍民融合已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在軍事、科技、戰略等領域為中國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總之,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多個領域之間都存在著相互支撐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只有在這些領域相互結合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