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烏頭湯組成

烏頭湯組成

烏頭湯由川烏、麻黃、芍藥、甘草、黃芪組成。

名詞簡介:

烏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上。具有溫經散寒,除濕宣痹之功效。主治寒濕痹阻關節證。骨節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潤,脈沈弦或沈緊。或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因傷於寒濕者。

方義:

本方證乃因寒濕之邪痹阻關節所致。寒濕之邪痹阻關節,氣血運行阻滯,故關節疼痛劇烈,屈伸活動不利。治當溫經散寒,除濕宣痹。方中烏頭味辛苦,性熱,有毒,其力猛氣銳,內達外散,能升能降,通經絡,利關節,其溫經散寒,除濕止痛,凡凝寒痼冷皆能開之通之。

麻黃辛微苦而溫,入肺、膀胱經,其性輕揚上達,善開肺郁、散風寒、疏腠理、透毛竅,其宣散透表,以祛寒濕。二者配伍,同氣相求,藥力專宏,外能宣表通陽達邪,內可透發凝結之寒邪,外攘內安,痹痛自無。

芍藥宣痹行血,並配甘草以緩急止痛;黃芪益氣固衛,助麻黃、烏頭溫經止痛,亦制麻黃過散之性;白蜜甘緩,以解烏頭之毒。諸藥相伍,使寒濕去而陽氣宣通,關節疼痛解除而屈伸自如。

使用註意:

註意方中烏頭為峻猛有毒,故烏頭炮用,且煎藥時間宜長,或於蟑蜜同煎,以減其毒性。若唇舌肢體麻木,甚至昏眩吐瀉,應加註意,如脈搏等方面無大的變化,則為“暝眩”反應,是有效之征;如服後見呼吸心跳加快,脈搏有間歇等現象,甚則神誌昏迷,則為中毒反應,應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病在上肢者加桑枝、秦艽;病在下肢者,加桑寄生、牛膝;若寒甚痛劇者加草烏、桂枝;病久夾有瘀血者,加乳香、沒藥、元胡、紅花、全蠍、蜈蚣、烏梢蛇;兼氣血兩虧者,加人參、當歸;寒阻痰凝,兼有麻木者,酌加半夏、桂枝、南星、防風;病久肝腎兩虛,關節畸形,酌加當歸、熟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