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
地球是多彩的,中國人對紅色的熱愛已經深入到骨子裏。
紅色,在中國,不僅是外在的紅色,更是中國人內在的精神表達。比如紅色歲月,紅色夢想,紅色船魂,紅色征途等等。中國人的紅色情結可能與中國的地理位置有關。中國站在世界的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清晨,隨著朝陽的升起,中國在壹片美麗的東方紅中從夢中醒來。
我在東北科爾沁草原腹地長大,小時候和紅色很親近。在廣袤無垠中,綠色是主色調,紅色的植物總讓人駐足,懷念,珍惜。壹片片成熟的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壯漢,田間風壹吹,滿臉通紅,淳樸可愛;菜地裏,畦裏種著很多西紅柿,很多紅的,像個淳樸的村姑,寬大的葉子遮著臉,嬌羞,忍不住捏壹捏,軟軟的,流口水;霍林河左岸,有壹個遠近聞名的辣椒之鄉。秋天,紅辣椒在屋前屋後,籬笆前到處晾曬,像從天邊割下的雲,落在農家院子裏,貼在窗外,讓妳心慌。當然還有紅棗,櫻桃,枸杞,胡蘿蔔,都是我喜歡的食物。童年的蠟筆都是關於這個美麗的紅色國度的。
紅色不僅在莊稼中蔓延,還散落在遼闊的草原上。
吉林西部鹽堿地多,堿蓬叢生。風沙吹過,烈日炙烤,再加上幹旱無雨,堿蓬以頑強的意誌和樂觀的狀態經受住了生活的歷練,在深秋為廣袤的大地披上了華麗的盛裝,成為草原上壹道亮麗的紅色風景。後來千裏迢迢到盤錦看紅海灘,才恍然大悟,原來和我南方草原上的堿蓬莎莎壹模壹樣!世界上的事情真的很奇怪。同樣的東西,用不同的紅字,卻有如此大的魔力。
說起村裏的紅,還是春節。家家戶戶門內外都掛著紅底黑字的對聯,端莊大方的福字,精致別致的紅窗花,門檐上高掛的紅燈籠徹夜通明。除夕夜,鞭炮齊鳴,紅色的鞭炮撒滿大街。小夥伴們走街串巷,跳著紅燈籠,唱著跑調的歌。壹串串紅色,到處都是紅色,散落在鄉間的雪地上,天上的星星,在地上閃閃發光。
小時候和壹幫朋友去東屯西村玩,追著電影隊看樣板戲。劇情的唱法我不太懂,但是紅色在我的記憶裏揮之不去。《紅色娘子軍》中,壹個個戴著紅袖章,手持紅纓槍,英姿颯爽;在《紅燈籠的故事》中,李昱和戴著壹頂大帽子,拿著雄偉的紅燈籠...壹段段歌詞,壹個個情節,是藝術對我幼小心靈的啟蒙。
二
童年對紅色的記憶,也點亮了壹個少年的視野和夢想。紅色,在藝術中升華,給人無盡的美的享受和啟迪。
走出村莊,徜徉在名山大川之間,對我來說,最吸引眼球的不是那秀美的山石和秀美的水色、鳥語花香,而是那在秋天全部被染成紅色的楓葉。
在鹿苑上高級研修班的時候是深秋,和幾個好同學去欣賞北京香山的紅葉。那壹夜,天上的圓月和山腳下的紅楓葉,宛如人間仙境。我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拒絕深夜回家。遼寧省本溪市是中國著名的楓葉之都。它鋪在山上,臥在谷底,集在溪邊。它像夢壹樣紅,就像新時代中國人的盛世。
紅谷野,長白山的故鄉,反映了美麗的仇市,豐富多彩的溪流和瀑布。在樺甸,透過漫山遍野的楓葉紅,我壹次又壹次產生壹種奇妙的幻覺:那些壹簇簇紅色的花,不就是楊靖宇將軍率領抗聯戰士在密林中向四面八方進攻時,槍口噴出的仇恨火焰嗎?那壹片紅,不就是抗聯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染紅的蒿草原嗎?
音樂就像壹條流動的小溪。中國的紅色經典歌曲給人們帶來了激情、慰藉和力量,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人。《東方紅》,太陽升起,中國出了壹個毛澤東;要盼紅軍到來,“單鶯紅”就開遍嶺;在《紅梅頌》中,我們看到蔣捷,踏著千裏寒霜的腳,在三月九日的何索居裏凍著,壹顆丹心向太陽開放;在延安,壹曲《山丹丹花開紅》從黃土高原唱響全國...中國人民只是唱著紅歌,從苦難的歲月中壹路跋涉,逐漸走向富強和輝煌。
三
走進人民大會堂的迎賓大廳,不僅是中國人,就連外國朋友都被這幅壯麗的東方繪畫所震撼。
1959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宏偉的人民大會堂落成。巨幅《江山如此多嬌》取材於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經周恩來親自審定,由著名畫家傅抱石、關山月完成。最後,根據周恩來的意見,紅太陽被翻了壹倍,毛澤東寫了“這麽多美麗的山川”幾個字。浩瀚的雲海,蜿蜒的雪山,右上角的大太陽,滿天的彩霞映襯著群山,真正展現了“壹身紅,分外妖嬈”的宏大內涵。
那年深秋,莫斯科大學迎來了成千上萬在中國留學的學生幸福難忘的時刻。當、、彭、等領導出現在學校禮堂時,全場沸騰,歡呼聲如雷。毛澤東頻頻向大家揮手,語重心長地對留學生們說:“世界是妳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妳們的。妳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處於盛世,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妳身上。”毛澤東的詩《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了詩意的語言,對年輕人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在中國,朝陽紅,代表欣欣向榮的年輕壹代,是祖國的未來;夕陽紅代表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夕陽紅最美,最溫暖,最平靜”。
我多次去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當國歌響起時,面對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我感到無比自豪和激動。最讓我感動的是,身邊很多人總是擡頭看著國旗,淚流滿面...(李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