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2022-05-22

2022-05-22

[譯文]

守衡問“《大學》中的功夫講的是誠意,而誠意的功夫是格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要壹個誠意就足夠了。可又有正心的功夫,有所忿懥好樂,心就不能中正,這是為什麽呢?”

先生說:“這需要妳自己思考才能明白。領會到了這個妳就懂得未發之中了。”

守衡再三地請教先生。

先生i說:“為學的功夫有深有淺,在剛開始時如果不能著實用心地去好善憎惡,又怎麽能為善除惡呢?這裏的著實用心就是誠意。然而不明白心的本體原無壹物,刻意去好善惡惡,反倒是多了壹分有意為善憎惡的心思,心的本體就不是廓然大公了。《尚書》中所說的‘無有作好作惡’,這才是心的本體。所以才說,‘有所忿懥好樂,心就不能中正’,正心就是從誠意功夫上體認自己的心體,使它鑒空衡平,這就是‘未發之中’了。”

為學工夫在誠意,工夫到誠意,始有著落。為學工夫有深淺,對於初學者而言,還是要著實用意好善惡惡。到工夫熟後,則自知心之本體本無善惡,本不必著意去好善惡惡,否則就不是本體之正。這個階段的誠意則不是另外加壹個意念,而只是順本體之流行。

既要說“誠意”,也要說“正心”。“誠意”是說工夫,“正心”是說本體。做好事是不是好事,不僅要看是否誠意,更要看是否心正。

工夫熟時,誠意工夫即正心工夫。未有有表而無裏,有裏而無表者。正心誠意,壹渾說來,才是先生本意。

批註:

①守衡。諸註家均謂守衡未詳。《明儒學案》《儒林學派》《陽明弟子傳纂》均無守衡。惟查《年譜》有門人朱衡。嘉靖十壹年(壹五三二,陽明歿後三年,門人四十余人,合同誌會於官師,朱衡與焉。守衡恐是朱衡之誤。

②治、平。參看第八十九條,註壹。

③其正。語出《大學》第七章。

④末發。《中庸》第壹章雲:“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⑤廓然大公。參看第七十二條,註五。

⑥作好作惡。參看第壹〇壹條,註三。

⑦體當。體認承當。

⑧心體。佐藤壹齋謂自“正心只是”至“心體”應為壹句。

⑨鑒空衡平。語出朱子《大學或問》論第七章(頁七六下)曰:“人之壹心。湛然虛明。如鑒之空,如衡之平,以為壹身之主者,固其真體之本然。”

凈心齋筆錄(微信公眾號)

2022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