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2021-04-16

2021-04-16

“和”為貴,愛智慧!

聖經中最長壽的人是誰?不是亞當,不是亞伯拉罕,而是壹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瑪土撒拉(Methuselah)。瑪土撒拉活了969歲,比人類的始祖亞當還多了39歲。他為什麽可以活這麽久呢?原因只有壹個,是神要他活這麽久。

人類的壽命雖不能以千論,但80歲算長壽、100歲算長命百歲、120歲是盡享天年,天以假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神。《黃帝內經.靈樞》的第54篇《天年》告訴我們,所謂天年,就是天賦予妳的壽命,即120年。活過60年是壹個甲子,活兩個甲子才叫盡享天年。如果沒活過60年,那就算夭折。

梁冬和著名中醫專家徐文兵合作的《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 天年》,以對話形式,圍繞壹個“和”字,告訴我們怎樣能活得長,還活得好。大到猝死,小到眼角的魚尾紋;深到用情,淺至有的人坐在那兒習慣抖腿;內至骨高肉滿富貴相,外至小臉美女多缺鈣,都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

壹、與自己和,才能喚醒骨子裏的貴族意識。

中國幾千年文化傳承沈浸在我們每個人的骨子裏,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受外界的影響和對自身的認知不足,而扭曲了自己的價值觀,進而影響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從而讓貴族意識沈睡了,我們要怎樣才能喚醒它呢?

與自己和,要自知,自己知道自己。從最基本的吃說起,不是流行什麽就吃什麽,也不是什麽貴就吃什麽,而是熟知自己的身體狀態,適應天時、地利和自己的體質來吃飯選菜。與自己和,再好的東西,自己的身體不需要,就不去違和。

與生命和,要貴生,珍貴自己的生命。不用寶貴的生命為代價去博取身外之物,無論功名利祿,還是七情六欲。與生命和,永遠把自己的生命放下第壹位,無助於生命的事情,都不去做。

與本性和,與他人和。印度壹個智者說,人生的悲劇來自於壹腳踩剎車,壹腳踩油門,本性被理性壓抑了,生活彌漫在內疚和自責之中,自己的理性和身體的本性就不和諧了。壹個人看誰都不順眼,走到哪兒都制造矛盾,這就是自己的心性和別人不和諧了。不和,就難貴。

何為貴族?小時候覺得是有錢人,家財萬貫。年輕時候覺得是美人,如詩如畫。現在才覺得,貴族可以不富裕,可以不美麗,但要“和”。身材相貌和,不虎背熊腰,亦不氣若遊絲;言談舉止和,對於人生得失,不趨之若鶩,亦不冷眼旁觀;為人處事和,不趨炎附勢,亦不特立獨行。

二、與愛人和,才能成為壹個人。

《黃帝內經》用23個字詮釋了這個偉大而深邃的問題--怎麽能成為壹個人?“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皆具,乃成為人。”

這23個字其實是說了兩層意思,壹是為人父母,怎麽孕育壹個人;二是壹個人怎麽做才可以稱作是壹個人。這兩層意思都需要這麽幾個要件:要血管裏和滲透在細胞間的兩套氣通暢了,要五臟六腑成型了,要請神和氣好好地呆在心裏,還要具備三魂七魄。魂和魄有什麽區別呢?魂比魄高級,舉個例子,比如遇見美女妳多看她壹眼,這是動了魄;妳若真愛上了她,那就是動魂了。

而上述壹切的前提,是從生理上結合的雙方,血氣要相和,不排斥。與其說每個生命都是在媽媽肚子裏就拼命賽跑、戰勝了無數個小蝌蚪才得以生存的,倒不如說是每個小生命的形成,都檢驗了相結合的雙方是否真的“和”,不和就不會有新的生命誕生,也不會有人類可以安享的魚水之歡,而後者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人之為人的壹個要件。

我相信愛情,但更相信天意,遇到了壹個想讓我們願意用生命去愛的人,抱壹抱,是魂相聚在壹起了;而相聚之後的相守、相融、相知,都需要能量,比如醫學上有精液過敏、有性冷淡,這都是阻止男精女血達到和的狀態的天敵,不和,就會為愛情埋下糾絆。縱橫壹生來看,雖然愛情只是壹部分,但如果有了糾絆,就很難讓身心靈得以安寧,生命的長度和質量都會打折扣。

三、與身體和,死也是壹件快樂的事。

要想活到百歲,怡享天年,需要掌握“人活壹口氣”的盛衰盈虧規律,在對的時間、對的年紀,做對的事。

十歲的孩子,氣在下,就愛從早到晚地跑,所以孕育下壹代要趁早,老來得子雖然更開心,但精力體力都不夠了,每天都沒力氣陪他壹起跑跳,又何談陪伴呢?

二三十歲,血氣旺盛,是練肌肉多散步的好時候,所以說現在的80後去健身房就不應該跑步了,散散步才適宜,好多人把“我要運動”當成壹個口號,跑得大汗淋漓,再發個朋友圈,覺得很有成就感,孰不知,這樣鍛煉不僅消耗了內氣,還浪費了時間。

四五十歲,五臟六腑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五臟的衰老,是從肝開始的,體現在我們身體上最突出的反應就是人老珠黃,眼睛漸漸看不清楚了。這個年紀應該練靜坐,常看到有人坐在那兒喜歡顫腳,這說明他手無足措,推動他的這口氣就是壹種躁動不安的心情。

六十歲,氣血變得越來越不足了,同時又面臨著退休,經常聽年輕人提起對於退休的憧憬,但真的到了可以退休的時候,大多是心態難以適應社會環境發生的劇烈變化。這個年紀,在調整心態、克服“退休綜合癥”的同時,做什麽事情都不要用力過猛,慢起慢坐,年輕時說讓魂魄等壹等匆匆的腳步,現在就得說讓氣血等壹等本來就安穩的行動了。

七十歲到百歲,開始脾虛、肺氣衰弱、魂魄遊離、腎精枯竭,最終神和氣退去、給我們留下壹具幹凈清爽的軀殼。離世不可怕,可怕的自己姿態不從容,而要從容,就要從七十歲之前懂得該懂的常識,為了盲目保持身材,吃那些可以催進排泄的減肥藥,那是在傷脾;為了減少澱粉攝入不吃米飯,那是在傷肺;嘔吐拉肚子人工流產,都是在傷腎。

道家講究“恬”,恬愉為務,自得為功。讀《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 天年》就可以稱作這樣壹件事,沒有工作要求妳讀,妳讀了也沒人表揚妳,但是妳仍會享受翻開它的過程。認真讀過,妳會有富足的能量從每壹個細節來過好屬於自己的生活,可以學會養好脾胃虛,給自己安全感,不頻繁跳槽;可以不經歷三折斷骨,就懂點兒中醫知識,少損傷少折壽;可以有意識地鍛煉自己深呼吸,在此生有限的呼吸氣數內,延年益壽。進而,愛自己,愛別人,愛這個世界。

尼采說:每壹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生命短暫而珍貴,請起身跳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