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哪些交往技能呢?
◆掌握基本的社交語言能力(包括語言、表情、動作等)
1.培養孩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比如妳好、謝謝等。
2.教孩子友善地和他人交往。比如,主動微笑和別人打招呼,說話時註視對方的眼睛,交談時語調柔和。
3.學會用商量的語氣。比如,希望和小朋友交換玩具時,要詢問“可不可以”。
4.無意中傷害對方,要說對不起。
5.儀表打扮得體、幹凈。儀表整潔的孩子易贏得他人的喜歡,這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增進交往興趣。
◆學幾種比較特殊的本領對孩子們經常玩的遊戲,有心的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怎樣玩得更好,讓他優於其他小朋友。這樣,在遊戲中,他就會成為孩子裏的“焦點”,身邊會聚壹些人氣,不僅能增強自信,交往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會主動關心別人通常,熱心腸的人更容易親近他人,家長應鼓勵孩子時常關心幫助別人。比如,班裏小朋友生病了,主動看望或送個小禮物等,無形中能增進友誼。
◆學會分享家長要從小教孩子學會分享。比如,每周抽出幾個時間段,讓孩子帶上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兒或壹起遊戲,讓孩子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同時,分享也是壹種社會交往的'過程。
害羞的孩子 先從和熟人打交道學起
千萬不要輕視孩子的害羞現象,尤其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這可能成為他們交朋友的障礙。
徐林麗建議,父母循序漸進地帶孩子去社交場所,能夠幫助他解決膽怯心理。
第壹,面對陌生面孔,害羞的孩子很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家長可以讓他先和熟悉的人接觸,等他具備了壹定的交往技能,才會有信心接觸更多的人。
第二,孩子能處理的事情讓孩子“做主”。有些父母常替孩子回答問題,孩子就更不願意主動加入社交了。特別是孩子有能力處理的問題,家長不要輕易替孩子做主。比如,兩個小孩發生爭執了,要留壹定空間讓他去處理,如果家長出面指責對方、保護自己的孩子,那麽孩子以後再面對此類問題,仍處在弱者的地位。
第三,當家長帶孩子接觸外界時,有時孩子不會按妳的意願做,比如看見叔叔阿姨不主動打招呼等,這時父母如果強行糾正,只會讓他更加恐懼交往。只有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才能更好地幫他克服恐懼。
第四,壹旦發現孩子在交往中用了壹個不錯的方法,要及時予以積極的評價,從而不斷鞏固強化孩子的交往能力;而看到孩子交往中的不足時,要引導他學會如何更好地處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