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智能施工現場,需要在不同的項目成員和不同的軟件產品之間進行信息和數據的交換,因為這種信息交換涉及的項目成員種類繁多,項目階段復雜,項目生命周期長,應用軟件產品數量多;
只有建立壹個開放的信息交換標準,所有的軟件產品才能通過這個開放的標準相互交換信息,才能實現不同項目成員和不同應用軟件之間的信息流動。這個基於對象的開放信息交換標準格式包括三個標準:定義信息交換的格式,定義交換信息,確定交換的信息和需要的信息是同壹個東西。
2.BIM技術
BIM技術可以在建築物的使用壽命期內有效地進行運維管理。BIM技術具有空間定位和數據記錄的能力。將其應用到運維管理系統中,可以快速準確地定位樓宇設備組件。
分析材料的可及性,選擇可持續的材料,進行預防性維護,制定有效的維護計劃。將BIM與RFID技術相結合,將建築信息導入資產管理系統,可以有效管理建築資產。BIM還可以管理空間,合理高效地利用建築空間。
3.可視化技術
可視化技術可以把科學數據,包括測量得到的數值、現場采集的圖像或計算中涉及和產生的數字信息,變成直觀的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以圖形圖像信息表示的物理現象或量,以便管理者觀察、模擬和計算。該技術是智能建築工地實現三維展示的前提。
擴展數據:
智能建築工地的意義;
智慧可以決定和改變壹座城市的品質;智慧城市決定並推動著城市未來的地位和發展水平。智慧城市作為城市化的高級階段,其特征是大系統的集成、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的互動、公眾多方面的參與和互動,實現城市創新,從而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城市環境更加和諧、城市經濟更加先進、城市生活更加宜居。
建築業是我國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壹。同時,建築行業也是安全事故頻發的高危行業。如何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降低事故發生頻率,杜絕各種違章作業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築工程質量,是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專業人士和學者的重要研究課題。
在此背景下,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移動技術、智能穿戴和工具在工程施工階段的應用不斷完善,智慧工地應運而生。
建設智慧工地對實現綠色施工、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社會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