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知與行的區別。知道是知道是什麽,演戲要知道為什麽。
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只是壹個流行的噱頭,做起來很復雜。每個傳統企業都有自己的盈利模式。互聯網實際上是壹個破舊立新的過程。當然,樹立新的是好的,但是推倒舊的就不壹樣了。拆舊就要放棄既定的利益,很多時候是巨大的利益。看到抱別人孩子跳井裏很大膽,舍不得抱自己的孩子。
如果把企業互聯網的轉型看成是運營項目的轉型,結果其實很不樂觀。這個世界沒有重生,只有死亡和新陳代謝。舊的死了,新的可以起來。那麽,企業互聯網轉型只是舊項目的推倒重來嗎?
不會,過去幫助傳統企業轉型的經驗表明,有壹種可行的方法可以稱之為“轉”,而不是推倒重來,即先用新的團隊做壹個互聯網模式,然後試錯後再把舊的項目連接起來,既避免了直接破壞舊項目的價值鏈,又為互聯網模式提供了資源。很明顯,這種方法速度不算太快,而且由於資源匹配度的變化,有明顯的陣痛期,但卻是為數不多的方法。
微信開放平臺推出後,企業有了新的選擇。他們可以通過微信將傳統商業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通過互聯網實現價值鏈的循環利用。這類似於建立壹個互聯網模型來連接舊的項目資源。不同的是,老項目可以通過微信得到公共互聯網資源的支持。
作為壹個幫助傳統行業轉型的壹線從業者,連接價值的感受非常直接。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不是趕上老項目直接上架,也不是打造超級互聯網服務把老企業幹掉。但通過互聯網連接的資源重構,創造價值才是核心,連接的意義高於推倒重來。
當然,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不是壹對壹的關系,不存在必然成功的可能。這需要對機會的把握和壹點運氣。那些註定要萎縮或者消失的行業,比如紙質報紙,盡快促使其消亡,將資源轉移到互聯網業務上,這是另壹種新生。
騰訊提出互聯網internet plus)後,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有了更清晰的表述。連接和擁抱互聯網是企業面向未來的唯壹選擇。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不僅是壹本解讀互聯網+概念的書,更是在各種互聯網+概念中探索企業轉型的有效途徑。
騰訊倡導的“互聯網+”概念得到廣泛認可,信息化的號角已經吹響,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的大幕已經拉開。是時候告別傳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