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據量子糾纏速度的下限(10000倍光速),相距很遠的兩個量子會表現出關聯,當壹個粒子受到影響時,另壹個也會產生反應,這就是被愛因斯坦稱為“超距鬼魅作用”的量子糾纏。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光速是物質傳播的最大速度,中科大70年代出生的青年物理學家潘建偉院士團隊測量出量子糾纏的下限比光速(可以理解為每秒30億公裏)高4個數量級。這壹成果壹方面標誌著中國在自由空間量子物理實驗領域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另壹方面也為未來基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大規模量子理論基礎試驗以及探索如何將量子理論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相融合奠定了必要的技術基礎。
3.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壹個半浮柵晶體管(SFGT)。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張偉教授團隊研制出世界上第壹個半浮柵晶體管(SFGT),這是中國在微電子器件領域首次領先世界。半浮柵晶體管(SFGT)是壹種新型的微電子基礎器件。它的研制成功將有助於我國掌握集成電路的核心技術,從而在芯片設計和制造方面逐漸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4.世界上第壹個存儲單光子量子存儲器,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向前邁進了壹大步。中國科學院、中科大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冷原子系綜中具有軌道角動量和空間結構的單光子脈沖的存儲和釋放,證明了建立高維量子存儲單元的可行性,邁出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長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關鍵壹步。這是量子計算機的基礎。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向前邁進了壹大步!
5.成功研發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2013年3月,國內首次發現壹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隨後展開了壹場病毒阻斷戰。截至5月31日2065438應急響應終止,中國大陸報告確診病例131例,其中痊愈78例,住院14例,死亡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