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麽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麽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麽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麽出發”這句話最早出自紀伯倫的詩《先知》。原句如下:We already walked too far, down to we had fotten why embarked.) 譯文: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麽而出發。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麽出發

這是壹本從紀錄片出發的哲學書,他紀錄著小人物構成的歷史;是壹本用影像去抵達的啟示錄,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認識世界。從民生出發,以影像抵達。在最官方的平臺,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書 名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麽出發

作 者

徐泓

ISBN

9787300168098

類 別

個人傳記

頁 數

350

定 價

45.00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01-11

裝 幀

平裝

這是壹本從紀錄片出發的哲學書,他紀錄著小人物們構成的歷史;是壹本用影像去抵達的啟示錄,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認識世界。從民生出發,以影像抵達。在最官方的平臺,講述老百姓的故事。陳虻,壹個被崔永元、白巖松、柴靜等壹眾央視人視為精神領袖的人。本書匯集了陳虻生前在央 視評論部的審片經典言論、講座精華、報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紀錄片從觀念到方法、從欄目化管理到新節目研發的思想精華。本書由十八篇文章構成,從十八個角度解構他的思想,展示出壹個思想深刻而詩意表達的紀錄片人之有趣。包括前言在內20章。附錄6篇訪談。隨書贈送60分鐘的壹個紀念陳虻的光碟。[1]

2作者簡介編輯

徐泓: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人物采訪專著《大人物 小人物》、與劉明華、張征合著《新聞寫作教程》。主編的專著有《超越:北京交通廣播解析》、《影響未來:中國傳媒30人》、《江山代有才人出》、《我所珍惜的——北大傳媒30人》。

3書籍目錄編輯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麽出發 第壹部分[2]

那天我對天陽說,如果妳爸能活著,我寧願他是個平庸的人。天陽似懂非懂地望著我,沒吱聲。

是的,如果陳虻活著,我們不用在乎他是不是《生活空間》的創立者,是不是《感動中國》的發明者,那無非是兩個曾經有些許口碑的電視欄目,沒有它們,電視人依然可以選擇鬼混或者追求

思想之虻 崔永元

紀念,是為了再次出發 白巖松(1)

紀念,是為了再次出發 白巖松(2)

前言 徐泓(1)

前言 徐泓(2)

前言 徐泓(3)

前言 徐泓(4)

今天所做的壹切相加就等於未來

陳虻:生命需要保持壹種 ***

陳虻:壹個完全不同的結果,壹定有壹個完全不…

陳虻:努力不是成功的根本。

陳虻:妳們遇到的問題,我當年都遇到過

《生活空間》: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陳虻:做人和做飯,我以為做人更緊要壹些。

陳虻:做人和做飯,我以為做人更緊要壹些。(…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麽出發 第二部分

《生活空間》究竟是如何創新的?開拓了怎樣的壹塊“新聞盲區”?為什麽會產生如此大的社會影響?

多家媒體的記者采訪過陳虻,他們的報道在報紙、雜誌上刊發,在電臺、電視臺還有網站上播出。從已經收集到的文字看,中央電視臺孫金嶺、《南方周末》劉天時所作的訪談更深入、更全面壹些。

陳虻:《生活空間》以之為安身立命的是壹種態…

陳虻:《生活空間》以之為安身立命的是壹種態…

陳虻:《生活空間》以之為安身立命的是壹種態…

紀錄片,在央視是需要壹級保護的產品

陳虻:國際紀錄片有各種流派,妳說我們這種拍…

陳虻:電視紀錄片要利用觀眾的感性到場,達到…

陳虻:電視紀錄片要利用觀眾的感性到場,達到…

陳虻:紀錄片有剝削性,這是全世界公認的。

陳虻:影像紀錄比文字敘述的更有文獻價值。

大道無術 萬法歸心

陳虻:塑其行易,塑其心難(1)

陳虻:塑其行易,塑其心難(2)

陳虻:塑其行易,塑其心難(3)

陳虻:塑其行易,塑其心難(4)

我不是在改片子,是在改人(1)

我不是在改片子,是在改人(2)

陳虻:別用排斥的方式來接受我的資訊。(1)

陳虻:別用排斥的方式來接受我的資訊。(2)

陳虻:兄弟妳看,我眼裏有淚。

必須建立自己對事物認知的座標系(1)

必須建立自己對事物認知的座標系(2)

必須建立自己對事物認知的座標系(3)

必須建立自己對事物認知的座標系(4)

4精彩書摘編輯

必須建立自己對事物認知的座標系

《陳虻:我們聽妳講》系列博文之九

陳虻抽菸,多年的習慣,身邊總帶著煙。後來只抽柔和的“七星”。

他的煙盒,還有另壹個用途。在指導新人的時候,或者在給欄目組講課的時候,他會經常拍出這個煙盒:這是壹盒煙。我把它放在壹個醫學家面前,我說請妳給我寫三千字,他說行,妳等著吧,他肯定寫尼古丁含量,幾支煙的焦油就可以毒死壹只小老鼠,吸菸的人肺癌的發病率是不吸菸人的多少倍,吸菸如何危害健康。

還是這盒煙,我把他拿給壹個搞美術設計的人,我說哥們請妳寫三千字,那哥們給妳寫出來:這個設計裝潢的色彩、標識的個性創意。

我把這盒煙給褚時建,說您是生產菸草的,您給我寫三千字,他也毫不猶豫地說,妳等著吧,他告訴妳這是烤煙型,它的菸絲產地在哪兒,它的加工工藝是怎麽樣的,更高壹級別的菸絲是怎麽過濾的,為什麽賣這個價錢,成本是多少。

我給壹個經濟學家,他告訴妳,菸草是國家稅收的大戶,還有菸草走私對經濟的影響。

我現在把煙盒給妳,請妳寫三千字,妳就會問寫什麽呀。

我剛才給那幾個行業的人,他們都知道寫什麽,但是給記者的時候,妳會問讓我寫什麽呀,也就是說記者在面對壹些事物時沒有壹個知識背景,沒有自己的思考角度。

陳虻把媒體人的知識背景和思考角度稱為“座標系”,他經常掛在口邊的壹句話:

壹個欄目,或者壹個記者,必須建立自己對事物認知的座標系。

本篇博文的關健詞:認知座標系、欄目理念、選題和主題、大圓和小圓

陳虻:長期用統壹的座標去進行判斷,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這個欄目的理念。

電視欄目是電視節目的壹種載體方式,它把特定的電視傳播內容,按照相對統壹穩定的標準和規則住址串聯在壹起,並以相對穩定統壹的播出時段,和觀眾建立起“約會關系”。1985年,中央電視臺提出“全部節目實行欄目化播出”的要求,陳虻正是在這壹年裏走進央視的。

他有關“座標系”的語錄,也源自電視“欄目化生存”的大背景。

陳虻強調:壹個欄目壹定要有自己對於事物認知的壹個座標系,否則就會搖擺不定,就會不清晰。在面對每壹個不同的事件時,運用相同的方法去研究,妳就會找到妳這個欄目所特有的氣質和品質。

他還說,面對事物的時候,我們堅持在壹個認知系統中去分析和判斷,這就是理念。當然還要把妳的理念還原成具體的技術,座標系就是理念的具體化、技術化,長期用統壹的座標系去進行判斷,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這個欄目的理念。

問到《生活空間》的座標系,陳虻的回答非常明確:

第壹個就是人性的座標,不管拍什麽,我們都要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去考察壹個人,從尊重的這樣壹個起點去認知每壹個人,並且讓每壹個人的行為被其他人理解,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第二個座標,從社會發展、社會變遷的角度,當我們呈現這種人性與人的行為時,尋找他與社會發展、社會變革是什麽關系。我們努力用影像或者捕捉到的情節的片段,去揭示個人和社會變革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關系來反映歷史程序的發生和發展。

當我確定了這樣壹個座標系的時候,任何壹個題材,都可以放在裏邊觀察,我都有觀察和判斷的角度,也有選擇和取舍的依據。

陳虻經常拿《生活空間》當年拍攝的壹個叫做《姐姐》的節目作為例子。這個節目講述的是壹對夫妻生了壹對龍鳳胎,但因為是刨腹產,分不出誰大誰小,所以父母就把女孩任命為姐姐,讓她擔負起照顧弟弟的重任。陳虻認為這個節目呈現的故事非常精彩,但是在呈現價值理念方面最初卻並不清晰。

陳虻回憶說,這個節目非常熱鬧,壹個男孩和壹個女孩天天在家打架,壹會兒說媽媽偏心眼,壹會兒弟弟欺負姐姐,有打有鬧,有高興有痛苦。編導想把這期節目叫做“成長的煩惱”,起名是最難的壹件事,起名是概括妳整個所要表達的東西,大家可以想象壹下,如果叫“成長的煩惱”,想要表達的可能只是故事中的這些熱鬧。我當時看完了這部片子就跟編導講,我們怎麽才能把這個片子,從有趣做到有意義?

我想告訴他壹個基本事實,是這個任命改變了這個女孩的生活。以後才會經常出現“妳是姐姐,妳應該讓著弟弟”這種教訓,家長教育她所有的方式,都是因為她是姐姐,所以被任命為姐姐,擔負起她這個名稱的責任以後,她的命運就改變了。

所以在陳虻的建議之下,這期節目被命名為“姐姐”。陳虻認為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節目名稱的變化,還體現了欄目的座標系,也就是價值判斷的角度。

當我們確立“姐姐”這個主題的時候,其實我們是要把它放在壹個社會發展的背景上看,把它放在壹個人性的背景上看,我們就開始尋找它的某種可能性,我們在素材的組織上,就會更多去凸顯這個稱謂給她帶來的命運的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她造成的影響。這個女孩在面對這種命運的時候,那種無奈、那種掙紮,以及她父母的那種漠然,那種麻木,覺得她就是姐姐,她照顧弟弟是理所當然的,這些因素才能呈現出來。所以這個故事不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是壹個很有趣的東西,也不再僅僅停留在它表面呈現出來的那種好玩和逗樂,而是讓人從這種家庭結構上聯想到壹種傳統文化。

……[3]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麽出發》

這本書是柴靜《看見》中提到的恩師,他是被崔永元、白巖松等壹眾名嘴稱為精神領袖的人,他是提到《東方時空》時繞不過去的壹個名字。

這是壹本從紀錄片出發的哲學書,紀錄著小人物們構成的歷史。這又是壹本用影像去抵達的啟示錄,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認識世界。

老實說,這是壹本專業度很強的書,文字上不會太好看。然而,它卻讓我們,尤其是讓新聞專業、正從事著新聞的人看到,壹個真正的新聞人應該有著怎樣的 *** 、勇氣和成熟。陳虻讓人感覺到力量

嗯 不要因為走了好長壹段路,看過各種風景後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和目的地,可以有很多路徑同鄉妳的目的地,但是壹定要記得不管多難都要走到那個地方,加油。

走的太遠,往往會迷失了自我,不記得自己最初的追求是什麽,可悲的人生,遺忘初衷

也不要因為見的太多 而忘記家是什麽樣子

徐泓有壹本書是這個,然後柴靜在看見裏也有提過這句話 不過應該是出自紀伯倫的詩《先知》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麽而出發。

做人不管賺了多少錢,不管做上了多高的職位,不管擁有多大的權勢,都不能忘記當初的自己,都不能忘記當初做這壹切的初衷是什麽。只有不忘初心,生活才會越來越好。不然的話,壹切的努力,都只是為了以後的“作”,而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