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填寫報告企業信息表時應特別註意以下方面:
1、企業信息表填報內容的第壹項借鑒《中華人民***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2014年版本)中《A000000企業基礎信息表》的做法,企業填報該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填“正常報告”、“更正報告”或者“補充報告”。其中:正常報告是指報告期內,企業第壹次年度報告為“正常報告”;更正報告是指報告期內,企業對已報告內容進行更正的為“更正報告”;補充報告是指報告期後,由於企業自查、主管稅務機關評估等發現以前年度報告有誤而更改報告為“補充報告”。
2、企業信息表中的108註冊資本、111所屬行業、115適用的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203員工數量和400企業股東信息(前五位)與《中華人民***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2014年版本)中《A000000企業基礎信息表》的102註冊資本(萬元)、103所屬行業明細代碼、201適用的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104從業人數和301企業主要股東(前5位)填寫的內容基本是壹致的,因此企業在填寫這五小項時應該註意該兩類表格之間的壹致性(電子申報系統中可否自動關聯起來啊)。
3、“100基本信息”中的小項“105經營範圍”應填報本報告年度所屬期間內企業實際生產經營範圍,“111所屬行業”應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4754-2011)標準填報企業的行業代碼及行業名稱,這兩項能為同期資料之本地文檔(壹)企業概況中的“3.業務描述”,包括企業所屬行業的發展概況、產業政策、行業限制等影響企業和行業的主要經濟和法律問題,主要競爭者等以及(四)可比性分析中的“3.可比對象搜索方法、信息來源、選擇條件及理由”提供指引;而小項“120企業集團最終控股企業、121企業集團最終控股企業名稱、122企業集團最終控股企業所在國家(地區)及123被指定為國別報告的報送企業”為是否需要填報國別報告表的G114010、表G114011、表G114020、表G114021、表G114030、表G114031提供指引。
4、“200企業內部部門信息”之“201部門名稱、202部門履行的職責業務範圍及履行職責業務流程、203員工數量及204上壹級部門名稱”等應與同期資料之本地文檔(壹)企業概況中之1。組織結構(包括企業各職能部門的設置、職責範圍和雇員數量等)及2.管理架構(包括企業各級管理層的匯報對象以及匯報對象主要辦公所在地等)保持壹致性。
5、“203員工數量”應填報本報告年度所屬期間內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全年從業員工數量。從業員工數量是指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之和;從業員工數量計算公式如下:從業員工數量=(年初值+年末值)÷2;註意如是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壹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指標。
6、42號公告第二條關聯關系的判斷標準:(五)壹方半數以上董事或者半數以上高級管理人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由另壹方任命或者委派,或者同時擔任另壹方的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或者雙方各自半數以上董事或者半數以上高級管理人員同為第三方任命或者委派。因此,該表中的“300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信息”的7項小類信息能為以上通過人員控制進行關聯關系的判斷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