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人際關系如何從敵對走向合作

人際關系如何從敵對走向合作

1. 怎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大學是人際關系走向社會化的壹個重要轉折時期。從妳踏入大學,就會遇到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同鄉之間,以及個人與班級、學校之間的關系等等。面對如此眾多的人際關系,有的同學因為處理不當,整日郁郁寡歡,心情沮喪;有的同學因為人際關系緊張,精神壓力很大,導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癥;而更多的同學則由於不知如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而經常為苦悶、煩惱的情緒所困擾。可見,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對於幾年大學生活和未來事業的成就,是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們在各種具體的社會領域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它反映在群體活動中,人們相互之間的情感距離和相互吸引與排拒的心理狀態。和諧、友好、積極、親密的人際關系都屬於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於壹個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諧、緊張、消極、敵對的人際關系則是不良的人際,對壹個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是有害的。社會心理學的調查研究了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壹個人心理正常發展,個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條件之壹。古語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對於遠離家鄉外出求學的大學生來說,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應重視“人和”這個重要因素。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戴爾.卡耐基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說:“壹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壹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百分之八十要靠人際關系、處世技巧。”此話也許說得絕對些,但也從另壹側面說明良好人際關系對成就事業的重要性。所以大學生學會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方法,掌握其途徑,無論是對在校建立起壹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是對畢業後建立壹個良好的工作環境,都是十分必要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具體方法很多,但在日常生活中,最為主要,同時又可以有效地為每壹個人所運用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建立良好的第壹印象。人際關系是在人們的交往中產生的。交往伊始,誰不想給對方留下壹份美好的印象呢?同樣,誰不想與留下好印象的人繼續往來,以此作為深入交往的基礎?我們在與別人發生最初交往時,應該怎樣表現才能使自己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壹印象呢?

要註意儀表美。人的儀表,包括相貌、穿著、儀態、風度等,都是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人們總是傾向於覺得儀表有魅力的人更活潑愉快,更友善合群。衣著整潔、大方,儀表舉止自然會給人壹種親近感,反之,過分修飾,油頭粉面,濃裝艷抹,則會給人壹種不合宜的印象。

要註意交往中的"SOLER"技術。在這裏,S(SIT)代表"坐要面對別人";O(OPEN)表示"姿勢要自然開放";L(LEAN)的意思為"身體微微前傾";E(EYES)代表"目光接觸";R(RELXX)表示“放松“。心理學家發現,在社交場合,有意識地運用SOLER技術,可以有效地增加給別人的好感,讓別人更好的接納,給人留下良好的第壹印象。

待人要真誠熱情。壹般情況下,交往雙方總是先接受說話的人,然後才會接受對方陳述的內容。因此,對人講話時,態度應該誠懇,要避免油腔滑調,高談闊論,嘩眾取寵,壟斷話題,否則會使人感到不愉快。實事求是,態度熱情,往往給人壹種信賴感,親近感,這有利於交往的繼續深入;反之,如果言不由衷轉彎抹角,態度冷談,則給人壹種虛假、冷淡的感覺,交往很難再深入下去。

做壹個忠實的聽眾。每個人都需要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在初次交往中,有效地表現自己固然重要,但做壹個耐心的聽眾,鼓勵別人多談他們自己,同樣是不可少的。

當然,要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壹印象,還受其他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講信用,守時間,文明禮貌,等等。

第二,主動交往。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盡管與人交往的欲望很強烈,但仍然不得不常常受孤獨的折磨,他們的友人很少,甚至沒有友人,因為他們在社交上總是采取消極的被動的退縮方式,總是等待別人來首先接納他們。因此,雖然他們同樣處於壹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世界,卻仍然無法擺脫心靈的孤寂。要知道, 別人是不會無緣無故對我們感興趣的。因此,我們要想贏得別人,同別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建立起壹個豐富的人際關系世界,就必須做交往的始動者,處於主動地位。我們就應少擔心,多嘗試。當妳主動與陌生人打招呼,攀談時;當妳在舞會上想去邀請舞伴時,妳會發現妳的努力幾乎都是成功的。當妳的成功經驗越來越多,妳的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充分,妳的人際關系處境也會越來越好。

第三,關心幫助別人。患難識知已,逆境見真情。當壹個人遇到坎坷,碰到困難,遭到失敗時,往往對人情世態最為敏感,最需要關懷和幫助,這時那怕是壹個笑臉,壹個體貼的眼神,壹句溫暖的話語,都能讓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奮。因此,當別人遇到困難,陷入困境時,妳能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困難者,安慰失意者,可以很快贏得別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如果對別人漠不關心,麻木不仁,小心吝嗇,怕招引麻煩,交往很可能因此而中止。

2. 怎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同學之間難免會有親有疏,有遠有近;有的人威信高,人緣好,往往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而有的人威信低,人緣差,往往造成被人嫌棄。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是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但要贏得別人的尊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須掌握壹定的技巧。

首先,我們必須自尊自愛。俗話說:自愛的人才能受到他人的愛,自尊的人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我們可以人這幾個方面去考慮:

保持良好儀表。儀表堂堂,風度翩翩,誰看了都想多看妳壹眼。倘若妳疲疲塌塌,儀表不整,讓人看了像個“二癩子”,那麽,妳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也是對自己不自重的表現,弄不好別人會看不起妳,更談不上尊重妳了。

保持應有風度,不要亂發脾氣。同學相處,爭論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爭論只應對“事”而不對人,不要為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論不休,得理也應讓人,當然更切忌亂發脾氣,亂罵人,否則既損身體又傷感情,何苦呢?

不要自視清高,吹噓自己。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即使妳能力比別人強,才華比別人出眾,或者在工作、事業上取得了壹定的成績,記住,千萬不要沾沾自喜,目空壹切。如果妳看不起別人,別人也會看不起妳,當然就談不上尊重妳了。

其次,必須尊重別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墨子說:“夫愛人者,人必從面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自尊與尊人的互補>>第67頁)。尊人會換來受尊,要做到這點,我們應註意:

不要取笑別人,學會給別人“下臺階”。有人壹時精神緊張,說了壹句不大得體的, 人壹時不慎,偶然失戀,妳卻把他當作笑柄,時常端出來取笑。樂是樂了壹場,可是妳哪裏知道,被妳取笑的那個人心裏是什麽滋味,也許他正在罵妳呢。所以妳千萬不要幹這種事。現實生活中,人 都有自己的尊嚴,人都有自己的“面子”記住,妳不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妳。

不要強加於人。有道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別人不願意發表意見,不情願做的事,若非讓人家去說,去做,免不了要對妳產生各種看法,即使按著妳的意圖去辦了,心裏也難免不痛快,在這種情況下,他當然不會尊重妳了。

不要失信於人。做人之道,信譽不可少,對別人有求於妳的事,妳壹旦答應了就要盡全力去辦,並要想法辦好。如果出現壹些意外壹時兌現不了,就應向人家解釋清楚,求得人家的諒解,只有這樣,別人才不會小瞧妳。

註意人家談話。作為聽者在他人對妳談話時,要認真地聽講,也許妳對他的話不大感興趣,但妳可以試著從對方的表情去了解妳應該了解的,或者在適當的時候發表妳的觀點,避開話題。 3. 寬以待人為何是為人處世的壹個重要原則?

大家都想自己能在為人處世方面能夠做得比較周全,有壹個相對輕松和諧的環境,與別人很好的相處,那麽寬以待人是不可缺的。我國古來就有“君子寬以待人,嚴於責已”的處世方法。

所謂寬以待人,就是指對他人的要求不過分,不強求於人,而是以寬容為懷,能讓人時且讓人,能容人處且容人。

人們交往貴在與人為善以誠待人,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盡量給予他人幫助。可以說,寬以待人是壹個道德水平較高的表現,“有容,德乃大”<<尚書.陳君>>。妳希望別人善待自己,就要善待別人,要將心比心,多給人壹些關懷,尊重和理解;對別人的缺點要善意指出,不能幸災樂禍;對別人的危難應盡力相助,不應袖手旁觀,落井下石。即使是自己人生得意馬蹄疾時,也不能得意忘形,居功自傲,而是應多想想別人對自已的幫助和恩惠,讓三分功給別人。人總是喜歡和寬容厚道的人交朋友的,正所謂“寬則得眾”。

寬以待人還要求我們,“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論語>>)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使別人事事行得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在壹定意義上,成人之美就是成已之美,即使對有錯誤的人也不要嫌棄,應給人提供改過的寬松條件,原諒別人的過失,幫助別人改正錯誤。正所謂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當然,我們講以寬待人,也不是說壹味的造就姑息,否則就會失去寬厚的本意,正所謂“過寬殺人”。沒有度的寬只是麻木怯懦,明哲保身,更是縱容醜惡。“有壹種人,以姑息匪人寬厚名,有壹種人,以至舉細數精明名,皆偏也。聖人之寬厚,使人有所恃,聖人之精明,不使人無所容。”(<<論語.寬問>>)。也就是說,無原則寬容惡人去換取寬厚的名聲,或列舉瑣碎小事換取精明的名聲,都是有失偏頗,聖人的寬容程度不使小人有所依靠,也不使小人容身。這也是我們應把握的度。對惡人無原則的寬容無異於助紂為虐, 是對善良人們的殘,“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朱熹也講,“血氣之怒不可有,義理之怒不可無”。我們在懂得寬以待人的同時也應懂得嫉惡如仇,捍衛正義。只有做到當寬則寬,當嚴則嚴,抑惡揚善,才是真正的寬以待人。

寬以待人,正是以寬廣的胸懷,寬容的氣度,創造寬松的人際環境,大度豁達難容之事,使別人敬重和傾慕妳的人品,並使妳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寬以待人會使人人都喜歡與妳交往,所以,寬以待人是為人處世的壹個重要原則。

4. 應如何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除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外,師生關系可說構成了大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和中小學相比,大學師生的個人交往範圍要小得多,而且具有自發性、偶然性且多局限於知識學習方面。因而使不少大學生在對老師的關系上表現得拘謹和膽怯,更不知如何去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關系。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關系,應當是壹種、平等、互尊、互愛的和諧而親密的關系。當然,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因在教育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他們與大學生交往的作風、方式往往會對師生關系起重要作用。但俗話說“壹個巴掌拍不響”,學生的自覺能動性也對師生關系起重要作用。在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作為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作為學生 也應有積極的態度,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那麽作為我們大學生本身,應當如何去做呢?

首先,必須尊敬老師。對於任何壹個人來說,尊師都是做人的壹個最起碼的起點。人來到世上除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老師的傳授之德。人類文明的傳承和延續,首推老師之功。老師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毫無私心和保留。教師在培養造就人才的事業中樂於做“人梯”,讓學生踩著自己的肩膀攀登科學高峰,用自己心靈的火花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燈盞,用知識在人的心靈中蓋起摩天大廈。這種對人類文明的無私奉獻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尊敬和愛嗎?

其次,多想想老師的困難和苦衷。的確,我們的教師當中有的人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或者對教師工作感到厭倦,或者教學質量不夠理想或者動輒責罵學生等等,對這種老師可以婉言指出他們的缺點,“老師,妳這樣做與教師身份不夠符合”,“老師,妳錯了”。但是我們也應看到,老師生氣、發怒、批評、教訓無非都是期望我們大學生們成為好學生,取得好成績。老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因而作為壹個學生,無論在哪壹位老師面前都應記住 自己的學生角色,即使遇到老師誤解了自己或對自己評價欠公正,也宜積極溝通,設法讓老師了解或理解妳,切不可當面頂撞,更不該背後議論,把關系弄僵。

再次,對老師應有禮貌,禮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每壹個人在心理上都有得到別人尊重的需要,學生對老師有禮貌必然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產生積極的效應,也正是我們內心尊敬老師的反映。

在和諧師生關系氛圍內,教與學雙方都會以積極主動,而且富有創造性的熱情的態度去完成和實現壹定的教學過程,並且雙方都能達到壹種理想而滿意的效果,因此大學師生人際關系的和諧協調發展,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

最後,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多與老師交往。這是在大學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最重要的壹個方面。大學老師與學生交往中比較多的 是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作為大學生學好每門課程是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所以妳必須對教師所教授的課程專心致誌,認真聽課,刻苦鉆研課程內容,專心去探究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認真完成作業。多去請教,多與教師在請教與討論中學習知識,學習教師治學的方法,解決 問題的方法,也可在請教中為教師做些教學中力所能及的工作,在這些教學交往中增進了解,和諧師生關系。

5. 應如何識友交友?

俗話說,“壹個籬笆三個樁,壹個好漢三個幫”。人生在世,是離不開朋友,少不了朋友的友誼和支持的。然而,大千世界,魚龍混雜,友分益損。古人有這樣告誡我們:“君子先擇面後交,小人先交面後擇,故君子寡憂,小人多怨”,“匹失不可不慎交友”,可見,如何認識和選擇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課題。

要慎交友。無論交什麽類型的人當自己的朋友,都要慎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流傳久遠的名言,生動地說明了“慎交友“的重要,是古人的經驗之談,事實確實如此,壹個人的朋友如何,對自身的發展往往起很大作用,這是壹種看不見的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力量。

最宜交何友?古人雲:“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友聞、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就是說,與正直、講信用、有學問的人交朋友,會得益非淺;與那種獻媚奉承、心術不正、華而不實的人交朋友,會帶來壞處。這對我們今天如何選擇、結交朋友仍有啟示。壹般說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結交如下幾類朋友最有利於朋友的關系健康發展。

摯友。指的是懇切、真誠,以感情和原則為生的真心朋友。

畏友,就是能“道義相砥,過失相規”,即指的是朋友之間敢直言規諫,直陳人過,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人。畏友就像壹面鏡子,照出對方臉上的塵土與汙點,可使自己及時發現並予以改正。

密友。就是能“緩急與***,生死可托”。即指親密無間,感情濃厚,能與自己同甘***苦的朋友。

學友。即是指勤於學習或淵博的朋友。交學友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互為鞭策。

如何待友?當我們經過審慎的選擇而尋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之後,如何確保彼此關系的和諧而健康的發展是大有講究和學問的。

以誠相待。就是出於真心,誠心誠意。對朋友最怕虛情假意,虛與。朋友之間允許有各自的隱私,但毫無疑問,是否“無所隱伏”,“隱伏”多少,是衡量友誼的標誌。

信守諾言,互信不疑。“信”被古人奉之為人處世恒常不變的美德之壹。孔子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首先是是信用,自己說到做到,壹諾千金,言而有信;其次是信任,想念朋友,不無端猜疑。壹個讓人不 信任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壹個總是疑心別人的人也是很少有人來同妳交友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莊子山木>>中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真正的友誼靠的是赤誠相投,而不在於甜言蜜語或重金送禮。至於以物質上的交換,肉麻的吹捧,互相利用,甚至爾虞我詐的小人之交,我們大學生應把它扔到垃圾堆裏去。“君子之交”應經得時間的考驗,經得外界環境的考驗。

當然,我們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並不是反對朋友間的禮尚往來和文明饋贈。從某種意義上講,朋友之間的“雪中送炭”或“千裏送鵝毛”等行為能體現朋友間相互關心和友愛的心情,當朋友有困難時,鼎力相助,無私支持,這正是真朋友的表現。

親愛的朋友,祝妳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交到知心朋友,***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