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願德之賊也是誰的觀點是孔子提出來的。
《論語》陽貨篇中有這樣壹句話:子曰:“鄉願,德之賊也。”什麽樣的人是“鄉願”?孔子為什麽批判這種人呢?對我們有什麽借鑒意義?怎麽理解《論語》中“鄉願,德之賊也”這句話?
子曰:“鄉願,德之賊也”,出處自《論語》陽貨篇,就只壹句話,沒有上下文。
說起來,孔老爺子說話真是言簡意賅,讓我輩後世弟子好頓揣測。所幸,孟老爺子也說過類似的話,似乎可以窺見其意。
《孟子?盡心下》中說:“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也。”
這就比較清楚了,兩位聖人對於鄉願的認識集中在“媚於世者”或者說是首鼠兩端、模棱兩可之輩。
這段對話可以作為旁證,孔老爺子喜歡的是善惡兩分、大道直行,有擔當、有立場的君子,所以才會說“鄉願是德之賊。”
但有意思的是,不知道為什麽孔老爺子會把“願”和“鄉”放在壹起說,莫非他認為這種人鄉裏比較多?哈哈哈!
說實話,這種沒有立場的老好人不但鄉裏多,城裏也壹樣多,甚至可能位列朝堂的大臣比例還要高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