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什麽意思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什麽意思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壹個俗語,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出自《管子·牧民》。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出自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成為第壹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裏是“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的引文中改動了壹個字:“則”改成了“而”,就有了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現壹般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出自《史記·管晏列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釋義為: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壹定制度,六親就緊緊依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

《管子》簡介

《管子》是先秦時期各學派的言論匯編,內容很博大,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內容很龐雜,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的觀點。《管子》壹書的思想,是中國先秦時期政治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經大法。《管子》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結。即以此為稷下之學的管子學派。

《漢書·藝文誌》將其列入子部道家類,《隋書·經籍誌》列入法家類。《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子部法家類。清代史學家章學誠說:《管子》,道家之言也。據中國日本學者統計《管子》全書幾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語言片段與哲學思想。內容博大精深,大約成書於春秋戰國(前475~前221)至秦漢時期,漢初有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余10篇僅存目錄。包括儒家、法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的觀點,其中以黃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雜之,其中的法家思想是道家影響下的法家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