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評說《紅樓夢》中的人物,首要的當數男主人公賈寶玉了,作為貫穿全書始終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著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為中國小說史上塑造得最為成功的藝術典型之壹,甚至人人還說這壹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據我看來,這壹典型形象絕非作者的實靈自作,而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同類型的人物加以概括,並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經過藝術加工而創造出來的完美藝術形象。
在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有兩首《西江月》,是這樣描寫寶玉的: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壹,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有些讀者在讀了這兩首《西江月》後,就此認定了寶玉是壹個不求上進,只愛脂粉的孽根禍胎。但其實不然,這兩首《西江月》是從封建統治者的思想出發,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長對寶玉盼著他中舉,揚名以繼承地主階級事業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於貶,充分概括了在寶玉身上最突出的閃亮點---叛逆性格。
詞中說他:“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其實就是說他不肯“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不願走封建家長為他規定的讀書應舉,結交官場,遵從禮法,經幫濟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視功名利祿,厭聞“仕途經濟”的學問。他甚至認為那些和朱理學之類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無故生事”是“杜撰”出來的。至於八股時文更是:“後人餌名釣祿之階”,是“拿安誆功名混飯吃的”。他把封建統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學批評的壹文不值。基於此種想法,他“雜學帝搜”,寧肯去讀《西廂記》《杜丹亭》這類被封建衛道者視為邪書的“小說淫詞”,也不去讀《四書》、講八股、聽“仕途經濟”的“混帳話”。
他對讀書上進、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著強烈的憎惡和輕蔑。
不僅如此,在紅樓夢第三十二回中,史湘雲勸他:“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寶玉聽了十分逆耳,忙說:“姑娘請別的妹妹屋裏坐坐,我這裏仔細汙了妳知經濟學問的。”
賈玉玉的叛逆精神不僅表現在他堅決不肯走封建主義人生道路,還表現在他對“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大膽地提出了挑戰。當然,在他的性格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對於世俗男性的憎惡輕蔑以及與之相反的對於女孩子的特殊親愛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發表了自己離經逆道的獨到見解:“原來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鐘於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為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後來隨著寶玉逐漸長大,他的思想也日趨成熟,他又發現“女兒”也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又有女兒由出嫁前的“無價寶珠”到出嫁以後變成“死珠”再最後竟變成“魚眼睛”的看法。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漸認識到在封建社會中受壓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動上才表現出了對女兒不同壹般的溫柔體貼。
再有,樣寶玉極其輕視尊卑有序、貴賤有別的封建等級制度。賈環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規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須要為子弟之表率”,但寶玉卻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賈環他們並不甚怕他,甚至得寸進尺還想割害死他和鳳姐。即使被賈環有意用滾燙的蠟油燙傷,他還在為賈環打掩護。他還對仆人沒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壞封建秩序。對茗煙“沒有沒下,大家亂玩壹陣,”“撕扇子千金壹笑”使晴雯轉惱為笑;金釧受辱身死,寶玉念念不忘,不顧給鳳姐過生日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處灑淚祭奠。
還有,就連寶玉追求的愛情婚姻也是建立在這種反叛思想的基礎上的。他早已將追求婚姻自主和個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夢中叫罵“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麽‘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姻緣’”。甚至拉著襲人的手把對黛玉的滿腔情都傾訴了出來。
因此,也有人說賈寶玉這個形象所體現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畢竟,他的思想還是有壹點狹礙的。例如,他不敢與封建制度徹底的決裂;他從來不敢和封建家長正面發生沖突,對抗比較消極;還有當他苦於找不到思想出路時,就產生了想死,想“化煙化灰”的虛無空幻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林黛玉
林黛玉這個人物在讀者心中的影響與賈寶玉幾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壹封建貴族階級的叛逆者,每次讀完《紅樓夢》,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淚,甚至用她的愛情來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但同時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點。
因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點上所表現的是壹個貴族階級的小組。在探春理家之後,黛玉評論說:“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裏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裏每常閑了替算著,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見她對於自己是屬於貴族階級,對於與自己休戚相關的賈家貴族的命運也是異常關心的。當湘雲等人說壹個扮小旦的伶人模樣很象林黛玉時,她是很氣惱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給妳們取笑兒的,拿著我比戲子,給眾人取笑!”(二十二回)這裏不僅是由於她使“小性兒”,而更重要的是在於:她在自己和社會地位低賤的人們----例如伶人--- 之間劃下了壹道深深的鴻溝。從而認為把自己與這類人相比,是對自己的壹種侮辱。這裏,她的階級優越感表現的很突出。
另壹方面,她的性格中雖然存在著叛逆因素,但也並不是說她就壹味地與封建階級抗爭。在寶玉的叛逆思想與封建傳統觀念沖突,矛盾最激化的時候----寶玉挨打時,黛玉卻在寶玉被打後勸她:“妳從此可都改了罷!”(三十四)在這裏,黛玉勸寶玉時所憑借的是怎樣的壹種想法呢?還有,她偶而說了兩句《牡丹亭》和《西廂記》的曲文,被寶釵聽到了,寶釵就對她作了長篇封建論教的說教。黛玉對此不但沒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從此變得眼寶釵非常親密。那麽這裏黛玉又是憑借怎樣的壹種思想來對等待寶釵的勸告呢?顯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傳統觀念是與叛逆因素並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與她所生長的環境有著很密切的關系。由於她出身在貴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愛,因此養成了她貴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為怪了。不過,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壹點也就是她對封建禮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於世襲侯爵的“清貴之家”。由於生活在思想最先到達的,思想環境比較開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鐘愛,把她當作男孩來培養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較開放,才華橫溢。後由父母早喪,她寄居到每日每時都發生仇恨、傾軋、爭奪、欺詐的“本也難站”的賈府內。“壹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壹家子親骨肉,壹個個象烏眼雞似的,奶恨不得妳吃了我,我吃了妳”。在這樣壹種險惡的環境下,黛玉得不到壹點歡樂幸福。但同時,險惡的環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遠也學不會薛寶釵的處事圓滑,也學不會討好封建統治大家長。她眼裏揉不得沙子,心裏裝不下尖埃。無視“溫柔郭厚”的封建規範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還厲害”的言語對貴族家庭中種種黑暗和醜行揭露和嘲諷。我們常說,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實我們應該看到,她正是用她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還直接反抗封建禮教。薜寶釵曾經壹本正經地向她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條,她絲毫沒有放在心上,她才華橫溢,寫詩做賦不讓須眉。而且她還和寶玉有著同樣的愛好,最愛看諸如《西廂記》、《牡丹亭》這類“移人心性”的“雜書”。她的這種蔑視封建禮教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從來不勸寶玉為官做宦,從來不用“仕途經濟”壹類的“混帳話”去勸說寶玉,因而深得寶玉敬重,被寶玉視為“知已”。他們的這種***通點也成了他們愛情的***同基礎。
但可悲的是寶黛玉之間的愛情註定是壹場悲劇。頑固的封建禮教是不充許他們之間的愛情存在的。於是嫌棄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兒為由,壹次次地向她們的愛情發出警告。從“金玉良緣”到“慧紫鵑情辭試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終在“抄檢大觀園”時達到了愛情的毀滅階段。在這場災難中,司棋、芳官、四兒等先後做了犧牲品。就連“眉眼兒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時被強趕出了大觀園,最後含屈而死。這裏封建勢力徹底拋棄黛玉的訊號。從此黛玉的狀況每日愈下,就連重病將死也乏人問津。美好的理想最終是毀滅了,黛玉贏得了愛情卻無法得到美滿的婚姻。
林黛玉的藝術形象深入人心,打動了讀者,令人同情。但這個形象同時又是鮮活的。她那紛繁復雜的性格,明顯的弱點,和敢於反抗、追求愛情的鮮明個性組成了壹個活生生的個體。使我們感到,她就我們所熟識的人,是為我們深深喜愛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薛寶釵
說完了寶黛,那自然要說說寶釵了。對寶釵的評價,長期以來褒貶不壹。對於這個人物,我們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雖然她是壹個封建禮教的守護者,是封建勢力的幫兇,但同時,她也是受封建勢力壓迫,毒害的千萬個人物的其中壹個。因此,作者在描繪這個人物時,是同情與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裏“有命無運的人。”作者也贊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睹的。她博學多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壹不曉,各地風土,處世之萬般皆通。就連醫藥之理。寶釵也略知壹二。因此寶玉常常為之贊嘆。她的藝術造詣很深,大觀園裏是有口皆碑的。詩才敏捷,常常獨占鰲頭,足可與黛玉相媲美。至於她那“比黛玉另具壹種嫵媚風流”的容貌神韻也常令寶玉羨慕得發呆。的確,薛寶釵是壹個才貌雙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贊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讓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時,作者並不是把她寫成壹個小醜,而是通過對寶釵的批判來達到謫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貶中有褒,褒中含貶,但基本持否定態度,我想,這就是作者對薛寶釵的態度。
在《紅樓夢》中,寶釵很少直接宣揚和維護封建禮教,而是通過她日常生活中的壹言壹行為反映她的真實個性。
在生活中,寶釵並不是像黛玉壹樣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隱心機。她表面上“隨分從時”“裝愚守拙”“罕言寡語”,壹舉壹動顯得“端莊賢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風範。但實際上她期望著“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溫柔敦厚的儀範中掩蓋的是“欲償白帝”的野心。她熟諳世故,誠府極深。“來了賈府這幾年”雖然表面不言不語,安分守已,實則“留心觀察”因此即使是在榮國府這個人事復雜,矛盾交錯的環境裏,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甚至就連那個幾乏忌恨壹切的趙姨娘也贊她:“很大方”,“會做人”。
“會做人”的確是薛寶釵的性格特點,這與她“溫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為人人所誇贊。寶釵“會做人”,“不關已事不開口,壹問搖頭三不知”的為人處世原則,讓她凡事不像黛玉壹樣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指出,而是充聞耳不聞,裝作看不見,只為心裏明白也就罷了。這就使得那些平日裏做著些見不得人的醜事的封建主子們便 贊她“會做人”。寶釵“會做人”不僅體現在對封建階級最高統治者不露聲色的籠絡,還表現在對處於封建階級下層的被壓迫者的收賣上。賈母給她做生日,要她點戲,她就依著賈母素日的喜好說了壹遍。又將賈母喜吃的甜爛之食當做自己喜吃之物說了出來,結果“賈母更加喜歡了”。王夫人逼死金釧兒後,她和襲人扣聽到消息,就連壹向奴性很強的襲人也不覺流下淚來,而剝削階級冷酷無情的本質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襲人,跑來王夫人處來安慰她。把全部罪過都歸之於金釧兒的“糊塗”。她還說:“不過多賞她幾兩銀子發送她,也就盡主仆之情了。”為了籠絡王夫人--- 她未來的婆婆,寶釵表現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並不忌諱把自己的衣服賞與死去的奴才穿,當即回家拿了幾身衣服來。至於受壓迫的封建階級下層統治者,寶釵為刑岫煙掩蓋當衣度日的事實,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地位。她還設法拉攏黛玉,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窩、糖片。甚至就連趙姨娘這個眾人嫌棄的女人有時也能得到壹份寶釵送來的禮物,令她受寵若驚。遇到她在寶玉面前談論仕途經濟,惱了的寶玉當面給她下逐客令,寶釵為求“會做人”的命號,自然不能發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壹笑了之,讓襲人對她“會做人”的名聲又多了壹份贊嘆。寶釵不僅會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機會來表現自己的才能。史湘雲要起詩社,但沒有錢,這時寶釵便趁機要替她設東。寶釵告訴湘雲要從自家帶 東西來請大家,但出門叫壹個婆子來卻說:“明日飯後請老太太姨娘賞桂花。”“會做人”的寶釵表面上是幫了貧弱孤女的大忙,但實際上卻是給另壹段“金玉良緣”壹次打擊。她借口請大家,實則是為討好封建統治的大家長。她處處小心,處處為了討好賈母而布置。如此可見“會做人”的寶釵是怎樣“會做人”的了。
寶釵另壹個主要性格特點就是虛偽,她雖然說過,對和尚道士所說的“金玉良緣”認為是胡說,又說金鎖沈甸甸的戴著無趣,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寶玉去看生病的寶釵,寶釵拿著他的玉“重新翻過來細看”又“念了兩遍”,再嗔怪丫環鶯兒為何不去倒茶,引出鶯兒笑說“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壹對兒”,這正好達到此此起寶玉註意的目的。然後再將本來戴著無趣的金鎖從裏面的大紅襖上掏將出來。薛寶釵籠著紅麝串招搖過市也是同樣道理。本來她不愛花粉,衣著樸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鎖專等玉來配,而紅麝串是元春獨賜予她和寶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來證明只有她才是得天運命的人堪配寶玉。虛偽而“會做人”的寶釵就是這樣,以“敦厚溫柔”的“淑女”身分為掩蓋,用她深隱的心機暗示和討好賈府的家長們。
不過就其社會會地位和得到在人們心中的好評來說,寶釵“做人”是成功的。就從這點我們或許可以得到壹點啟示。在當今紛繁變化的社會中,要想得心應手地周旋其中,恐怕這就要向寶釵學幾手了。不過有得必有失,或許我們會推動我們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只學習好的壹面,或許對我們也是很有幫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詳見此鏈接:紅樓夢主要人物賞析
/rgrx/bbs/printpage.asp?BoardID=41&ID=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