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何帶來年典故事中主人公常偷什麽

何帶來年典故事中主人公常偷什麽

何待來年典故中主人公常偷雞。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何待來年典故,熟悉了解典故即可回答。

出處:戰國時期孟子《孟子·滕文公下》,部分原文: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壹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譯文:

有壹個每天都要偷鄰居家壹只雞的人。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行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擁有的道德。”他回答說:“那就讓我減少這種行為吧,(以後)每個月偷壹只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雞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麽還要等到明年呢?

從以上內容可知何待來年典故中主人公常偷雞。

成語故事:

孟子善於運用比喻來說明自己的主張。孟子說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問題,並不是他能不能做。齊宣王問:“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麽區別?”

孟子說:“挾著太山跨越北海,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為長輩折條樹枝,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是不願意做,不是做不到啊!

治理國家沒有挾太山超北海那樣難,只是折條樹枝那樣簡單。贍養我的父母,從而贍養別人的父母,愛護我的孩子,從而愛護別人的孩子,那麽治理天下就像翻壹下手掌那麽容易……”。

宋國大夫戴盈之決定減免百姓的部分捐稅,但又說:“今年年內還辦不到,請讓我先稍微減壹些,等到明年再徹底實行,怎麽樣?” 孟子說:“現在有壹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壹只雞,有人勸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

他便說:‘好吧,我知道這不好了。這樣吧,請允許我少偷壹點,原來每天偷壹只,以後改為每月偷壹只,到了明年,我就徹底洗手不幹了’—如果知道這種行為不合 於道義,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麽要等到明年呢?” 

“月懷壹雞”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故意拖延時間,不肯及時改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