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竇娥冤》簡介

《竇娥冤》簡介

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壹的傳統劇目,是壹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據統計,我國約八十六個劇種上演過此劇。

《竇娥冤》 元●關漢卿作。寫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全劇四折壹楔子。劇情是:楚州貧儒竇天章因無錢進京趕考,無奈之下將幼女竇娥賣給蔡婆家為童養媳。竇娥婚後丈夫去世,婆媳相依為命。蔡婆外出討債時遇到流氓張驢兒父子,被其脅迫。張驢兒企圖霸占竇娥,見她不從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挾竇娥,不料誤斃其父。張驢兒誣告竇娥殺人,官府嚴刑逼訊婆媳二人,竇娥為救蔡婆自認殺人,被判斬刑。竇娥在臨刑之時指天為誓,死後將血濺白綾、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後來果然都應驗。三年後竇天章任廉訪使至楚州,見竇娥鬼魂出現,於是重審此案,為竇娥申冤。《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此劇現存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今名家雜劇》本、《元曲選》壬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悲劇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淵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但關漢卿並沒有局限在這個傳統故事裏,去歌頌為東海孝婦平反冤獄的於公的陰德;而是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統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表現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和爭取獨立生存的強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竇娥冤》全劇為四折壹楔子,課文選的第三折,是全劇矛盾沖突的高潮部分,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黑暗,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

作品在藝術上,體現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的融合。作品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設計超現實的情節,顯示出正義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廣大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