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倪海廈傷寒論筆記(壹五六)

倪海廈傷寒論筆記(壹五六)

傷寒論第141條辨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三物小白散)

原文解釋寒實結胸,有結胸主癥,無熱癥癥候表現的,治療可用三物白散。

如果遇到寒實結胸,實代表有物,有東西在裏面,實分成寒熱,熱的癥狀很簡單,病人會渴會煩燥,脈會數,舌苔會很黃;如果是寒也是有東西在裏面,這時候不能開大小陷胸湯,因為陷胸湯是對熱實結胸,陷胸湯裏面都是比較寒涼的藥,如果寒實再用陷胸湯,寒會實得更緊,所以,這時候要靠“三物小白散”。

寒實的處方非常的強,“寒實”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是腫塊,腫瘤來對待,“寒”我們需要用熱的藥,“實”我們需要用攻堅的藥。

為什麽叫三物小白散,就是三個藥看起來是白色的,因為劑量用得不多,就是小白,壹點點。這個劑量太強了,所以,只用壹點點就可以。

三物小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壹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貝母三分。右三味,為散,納巴豆,更於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病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壹杯,利過不止,進冷粥壹杯。身冷皮栗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以水噀之洗之,益冷,熱卻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從這個方來看,用量都很小的,前面的那些方劑都錢,兩,這裏用分,而且還是三分,壹分。巴豆壹般兩粒就可以了。巴豆在《神農本草經》裏是最熱的藥,熱起來比牛黃還熱,也是我們在攻堅的時候用。

巴豆這味藥,很少用在西醫,只要西醫處理過的病人,都不用巴豆,因為會有產生盲點,不能確定,如果西醫沒有碰過,就可以下巴豆。如果體格比較壯大,巴豆就可以用到三顆四顆,壹般的劑量兩顆就夠了。當巴豆用到三顆或者四顆的時候,桔梗和貝母的劑量也要加上去,桔梗和貝母是等量。

巴豆把皮去掉以後,把裏面的仁掰開把心取掉,放在鍋裏壹炒,很快就變成了黑色的了,非常的油,與桔梗和貝母三個碰在壹起,做成散,就叫三物小白散。

桔梗是非常有名的祛痰藥,而且祛的是寒痰,在《金匱》裏面有壹個桔梗湯,桔梗甘草湯,會重用到桔梗,就是去白痰。貝母也是祛痰的。

當我們確定是寒實結胸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三物小白散。臨證上看的時候,遇到肺癌的病人,也有結胸,非常的痛,或者是沒有辦法躺下去,沒有熱證在外面,就可以用三物小白散。所以沒有熱證,就是病人沒有發燒。往往癌癥的病人會有低燒,低燒不算在熱證裏面。

寒證的病人口不渴,怕冷,喜歡喝熱水,這些就能體現出病人沒有熱證在裏面。

吃了巴豆的後遺癥就是下利不止,吃什麽就拉什麽,要處理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有三個方法可以處理,壹個是喝壹杯冷開水就好,如果是喝熱開水,照樣下利,如果是喝冷開水,利就止掉了。喝冷開水妳賺不到錢,那就用第二個,第二個就是吃黃連,黃連也可以止掉它,因為巴豆很熱,黃連很冷,就可以把巴豆的利止掉,第三個喝豆漿也可以把巴豆的利止掉。

所以,用了毒藥不要怕,因為妳知道怎麽收,不敢放,是因為不知道怎麽收。經方裏面最兇的藥就是巴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