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
有壹次孔子生病,大概病得很嚴重,以現代情況來說,大概醫生都束手無策了。於是學生們急了,尤其是性情急躁的子路更慌了,主張請壹個畫符的、念咒的來拜拜;或者請壹個神父、牧師來祈禱;找壹個和尚來念經。這就牽涉到宗教,向神只去求救。“子曰:有諸?”壹個問號。孔子說,子路!有這回事嗎?有可能嗎?意思是說,人病重了,在菩薩面前,或上帝面前壹跪,說菩薩啊!上帝啊!他給我長命吧!再活兩年吧!我還有些帳沒討,再過兩年就可以討好帳,再慢慢去。這樣可以嗎?小說上寫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師老無功,知道自己快死了,拜北鬥星。(這是小說上寫的,歷史上實際沒有這回事,如果真有這回事,諸葛亮就不叫諸葛亮,要改名諸葛暗了。但道家有此說法:北鬥,統稱北極星。北極星和南極星,掌管人的生死。後來民間傳說的南極仙翁,他的形像成為慶賀長壽的象征。而道家的說法,南極仙翁是管壽的、管生的;北鬥星君,是管死的;所以欲求不死,要用道家的方法拜北鬥。是另有壹套的,包括畫符、念咒、點燈等等。)結果還是死了。這是小說寫的,不去管它。但這壹節《論語》告訴了我們,孔子對於鬼神之事,形而上的東西,並不是反對。前面說過“子不語:怪、力、亂、神。”鬼神有沒有存在,他沒有討論。因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談到超現實世界,有沒有另壹世界存在,這是東西文化五千年來,到現在為止,哲學、宗教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不能說這些不科學,科學並不是萬能,現在科學正要找這個問題的答案而還沒有找到。不要以為科學解決了問題,事實上問題還沒有解決。像愛因斯坦這樣壹位偉大的人,可惜死得太快了壹點。他想把生命升華,變成為四度空間(Four
Dimensional
Space或稱四次空間,或四個因次空間)。那時人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而可以有神通,可以不靠機器而在空中飛行。他有這個理想,沒完成就死了。他到快要死的時候,感覺宇宙的生命後面還有壹個東西。什麽東西呢?當然不是唯物思想的。他是搞物理的,科學家都是朝唯物方面的路子去探討。結果他認為不是屬於唯物方面的,而是另外的東西,可是不知道是什麽。所以他沒辦法,只好去信上帝。因為這壹個力量他沒有研究出來,是個東西但不可知,還不如信上帝,精神先得到保障,先得到安慰。形而上是不是有個東西?生命是否在壹個軀體裏死了以後可以再生、再來?這都是人類沒有解決的大問題。所以人類文化不要自吹了,站在哲學立場看人類文化是非常幼稚的,連自己的問題都沒有解決。
人從兒童到少年,幻想最多。對壹個茶杯可以看上幾個小時;對壹堆泥士、壹塊破瓦片會覺得很好玩,大感興趣;堆城築池,可以玩壹整天。後來加上知識的教育,到了二十歲前後,又進入另壹個階段,作學問、作事業的理想基礎,就在這個時候打的。看歷史上的大政治家、英雄、文學家等等,壹切成功的人,基礎都在這時候奠定的。如果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打好基礎而後來能夠成功的,不是絕對沒有,但例子太少。三十歲到四十歲,並沒有什麽創見,只是將十幾到二十幾歲之間的理想付諸實施,化成事實。歷史上成功的人物,幾乎三十幾歲就成功了,尤其是領導或統治方面的人物,更少例外。漢高祖年紀是大壹點,但也只四十幾歲,沒有超過五十歲就成功了。他統壹天下只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其他的人作學問也都是如此。當然年老才成功的,不是沒有,但少得很。到了五十六十不過空留回憶。所以遇到老年人,要準備壹番心情去光聽他講過去:“我當年如何如何”,今天講了,明天見到還是這樣講,可以講幾千百次。但告訴他現在的事情,他會馬上忘記。所以人的學問,壹切的見解,都不超離年輕時的模型,尤其以科學為然。現在的科學家,超過三十五歲以後,就很少有科學上新的發現了。有新發現的都是年輕人。而學問思想到五六十歲成熟的時候,人就雕謝了。我前面也說過,人類古今中外的文化,都是二十幾歲的文化。就是繼往開來,永遠是年輕的,永遠是沒有成熟的。
所以中西文化,宗教也好、哲學也好、科學也好,對最後的結論,都未曾獲得。生命究竟從哪裏來?生命的價值究竟在哪裏?都沒有結論。像前天和年輕同學談到,我最近看了丁中江先生的北洋軍閥史,把近代幾十年來的事故,引用第壹手資料記述。我對每壹文獻都沒放過,但看了以後就有壹個感想:“人究竟為了什麽?”這又是還沒有答案的哲學老問題。當然我們可以假定很多答案,但這些答案只是人為的、主觀的,並不是哲學的正確答案。所以有無鬼神,我們不知道,這個問題暫時保留。
但是我們看孔子的態度,他對這個問題是明白的。當他病了,藥物無效的時候,子路說,求神吧!去禱告壹下吧!孔子聽了問子路,真有這回事嗎?孔子這話說得很妙。他當然懂得,不過他是問子路“有這回事嗎?”而不是說“妳相信嗎?”子路經孔子壹問,表示學問很有根據,於是搬出考古學,他說,有啊!誄曰:“禱爾於上下神只。”這“誄”是中國文化中的祭文,歷代帝王的誄文就是。子路說,古代的誄文說了,人應該去禱告天地、上下各種神只。孔子說,如果是這樣,那我天天都在禱告,而且禱告了很久,還照樣生病。這節文字,作進壹步研究,就可以看出來,孔子的意思,所謂禱告是壹種誠敬的心情,所謂天人合壹,出於誠與敬的精神,作學問修養,隨時隨地都應該誠敬。《大學》所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誠敬修養要做到我們中國文化所說的“不虧暗室”。孔子就是說自己天天做到這樣,等於與鬼神相通,就是這個道理,這是第壹點。
第二,普通的人,到了急難的時候,就去求神、拜佛、向上帝禱告。所謂:“垂老投僧,臨時抱佛。”這就說人平日自以為很偉大,但壹遇到大困難,或極度危險,就感覺到自己非常渺小無助,完全喪失自信心——“天呀!神呀!妳要救我呀!”倘使這時仍能保持壹分自信心,就需要高度的修養。這裏我們說到歷史上壹個人,大家都知道的朱舜水,明亡以後,他流亡到日本去,本想向日本求救兵企圖復國的。船航行太平洋中,遇到大臺風,全船的人都喊救命,朱舜水端坐船中不動。據說當時船上的人都看到海上有兩盞紅燈,對著船來。古代的迷信,說這是海神來接的訊號,全船的人都將會死亡,所有的船員都跪下了。朱舜水就問:“真有這回事嗎?有沒有其他挽救的辦法?”船員說除非是有道的人跪下來求,或者還有希望。朱舜水說,他們拿紙筆來,我燒壹張符下去,大概就可以退掉。朱舜水是道地的儒家,哪裏會畫符搞道家的東西,這不奇怪嗎?結果他在紙上寫了壹個“敬”字。燒了以後,臺風停了,船也穩了,風氣浪靜就到了日本。妳說朱舜水這壹套有本事吧!簡直比諸葛亮更厲害,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豈不應該帶兵打仗,將明朝復國了?這件事絕對有,但若深入研究,那就成為另外壹門學問了。現在的科學叫做精神學,又叫靈魂學。精神與靈魂的解析,人的精神力量與宇宙是否相通,這是另壹個問題。
第三,中國民間的諺語:“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壹般人都是這樣,像許多人交朋友,平時不去探訪,有患難,或要借錢的時候才去,所以孔子對子路說,算了吧!老弟,如果這樣,我天天都在禱告中。換言之,鬼神的事,和生命的道理,都不是這樣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