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談談自己的交友之道,3個交友之道讓妳常保快樂

談談自己的交友之道,3個交友之道讓妳常保快樂

假如妳問我,朋友是什麽人? 我會回答:“朋友是與我壹起制造回憶的人。”

往事歷歷如繪,每壹幕都少不了朋友;現在相親相善的,將來也會保存於記憶深處。

01 最終留下的都是懷念

難道這壹切只是緣分所湊成的,或者,我們也有主動安排的能力? 緣分有深有淺。

想壹想自己過去壹年時常聯絡的朋友中,多少是剛剛結識的,多少是結識五年的,十年的,二十年的,甚至三十年的?

如果數目比例依序減少,就表示自己的圈子正在開展,有如生意興隆的商人,事業蒸蒸日上,卻未必有堅實的根基。

柏拉圖回答壹個年輕人:“ 妳想選擇最好的伴侶,這麽做吧!妳順著麥田走過去,找壹株最大的麥穗,只能往前走,不許回頭看。

年輕人走走停停,比較觀摩,心想前面壹定還有更大的麥穗,最後到了麥田盡頭,卻雙手空空,壹無所獲。

我們是否在重蹈這個年輕人的舊路呢?

或者,我們身不由己,就像多年同窗,畢業之後必須揮手告別,各奔前程。

我不認為老朋友壹定勝過新朋友,但是我相信友誼像醇酒,越陳越香;

回憶中的點點滴滴,在當時可能夾纏著喜怒哀樂,分不清恩恩怨怨,但是現在的感受卻是壹致的懷念。

只因為我還活著,活著本身就是值得欣慰的。

02 友誼的緣起

交友之道有三:結緣,惜緣與隨緣。 古人同乘壹舟,即為莫大緣分;不過,結緣較為主動,現在很少有人把偶然開會聚餐遇到的人,當成朋友。

機會不等於緣分,還須找到彼此相同的焦點,如興趣、嗜好、觀念、理想。

接著,要看誰先示意,願意為新的友誼,勻出時間與力量。

除非自己閑散度日,否則交友所需的心力是可觀的。不僅可觀,還有冒險的成分,因為妳永遠“測不準”對方的回應。

於是,友誼不是平衡桿,付出與回收未必成正比。

我把妳當成最好的朋友,妳卻另有最好的朋友,這不是有些尷尬?

我避免使用“知己”壹詞,因為不要說是朋友,就連我也未必“知道自己”。

英國文學家亨利·亞當斯(Henry Adams)說:

“人生能有壹個知己,已經彌足珍貴;能有兩個知己,幾乎不可能。若有三個知己,就壹定是假的。”

我們所謂的“知己”,不過是指了解我的誌趣與理想,並對我有深刻信心的人。

03 珍惜難得的緣分

先別問“誰是我的知己?”不妨問“我是誰的知己?”

朋友交往,只求獲得而吝於付出,是不可能結出善果的。

然後,惜緣出於互相尊重。 人生苦短,時光飛逝,每壹個人的抉擇都是“壹去不復返”的,那麽,我如何忍心耽誤別人的善意?

即使最後的結局是“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我們也沒有理由漠視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人生有如航海,偶爾伴行的海鷗都會帶來溫馨感受,何況是朋友?

航程告壹段落,又須分道揚鑣。此時,只好隨緣了。

04 隨緣是壹種智慧

我對“隨緣”體認較深,或許是家庭背景的影響。

小時候隨著父親遷移在臺灣的幾座燈塔之間,認識的玩伴很少超過三個月的。

小學雖安定下來,又因為口吃的毛病而阻礙了交友之路。

於是,我學會了對許多事情“不要勉強”,反正最後都會消失。

越美好的,不是越快褪色嗎?越舍不得的,不是越令人傷心嗎?

我在心中另辟天地,把自己的所愛,珍藏其中;對於人間種種,則以隨緣的態度去因應。

“患難見真情”壹語,是我在美國念書時的親切體驗。

我對幾位朋友感激之至,縱然如此,我也不曾在離別時“答應”太多保持聯系之類的諾言。

因為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別人也未必做得到。

朋友之間,似乎只宜互相祝福:

若有需要我幫忙之處,我會十分感恩得到如此良機,可以讓真情化為行動;

若是他不需要我幫忙,表示他萬事如意,揚帆遨遊於人生之海中,值得慶幸。

由於明白交友不易,我慎於結緣,樂於惜緣,勇於隨緣。

我不願自己的回憶太豐富,只願它能深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