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位於河北省南部,與石家莊、衡水、邯鄲及山東和山西省相接,距北京396公裏,距石家莊120公裏,轄3區15縣2市,總面積1.25萬平方公裏,人口670萬。
邢臺有35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曾4次建國,兩次定都,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城市。商代(約前17 –前11世紀)國王祖乙曾遷都於此,周(約前11世紀-前256年)封為邢侯之國,從此得名,東晉(317-420)羯人石勒在此建都。隋唐時稱邢州,元朝至清改順德府。辛亥革命後改為邢臺縣,1953年設市。
邢州城,歷史上曾稱呼為邢邑--信都城--襄國城(建平大城)--邢州城--順德府城,別稱“臥牛城”,“臥牛城”是中國歷史記載中最早叫臥牛城的,雖然比不上北京和西安的古城,但是無論從規模建設歷史等哪方面都比現在的正定古城、山海關城、平遙古城、永年古城要壯觀的多。僅以清末至民國時期為例,邢臺
城格局為:內城周十三裏20丈,高3丈6尺,厚6丈,有東西南北4大城門,均為3道牛鬥門,每個城門有兩個甕城,城墻、城門完好,箭樓、角樓、城牒、甕城完好,府戲樓、縣戲樓、清風樓、順德府衙、邢臺縣衙、“邢襄舊地”牌坊、王本固牌坊、天寧寺、開元寺、萬安塔、凈土寺、府文廟、府武廟、城隍廟、火神廟、邢侯行臺、魁星閣、龍崗書院、育英書院(國士書院)、王本固故居、龍興觀等建築完好。王本固坊、孟國祚坊、楊珍坊三道牌坊保存完好,城墻外是兩道護城河,護城河寬十米以上。
直到解放前夕該城仍然完好無損,解放邢臺是解放戰爭中唯壹采用古代架雲梯攻城戰術的戰役,當年太平軍北閥寧肯走遠道繞過順德府,可見其城防功能堅固,八路軍解放邢臺後還曾經把人防工程挖在邢臺城墻內(今火神廟處的七仙洞就是其壹),邢臺城墻的堅固與寬闊可見壹斑。
1945年,邢臺城率先被解放,邢臺開始支援全國各地的解放,解放軍進藏部隊的皮靴、誌願軍空軍的皮夾克都是出自邢臺的皮毛業,解放後的邢臺城很快為了戰備的需要被拆了、被破壞了,但是正定等古城卻頂住了壓力,堅決不拆除,直到1963年河北發大水,毛主席才意識到這種拆城的行為是錯誤的,由此停止了拆古城,但是邢臺城已經消失,與此相關的順德府衙、天寧寺等附屬建築都消失了。壹座千年古城被破壞完畢。
從空間形態上看,古邢臺恰似壹頭巨形臥牛,頭南足北,身長4.5公裏,體寬1.5公裏,周身由護城墻和護城河組成。
這頭“臥牛”的部位就很不規則地分布在邢臺古城內外。解放後由於城市改造變化,有些遺跡已蕩然無存,有的仍保留至今。具體名稱及位置是:
左牛角:俗說東牛角。位於現在橋東區東牛角社區。邢州南路東牛角加油站附近原來有座廟,叫東牛角廟,附近村莊冠名東牛角廟村。解放後廟被拆除了,村莊去掉“廟”字,保留至今。
右牛角:俗說西牛角。位於現在橋東區西牛角社區。南羊市道橋南原來有座廟,叫西牛角廟,附近村莊冠名西牛角廟村。解放後廟被拆除了村莊去掉“廟”字保留至今。
牛頭橋:位於現在邢臺影院附近。解放後城市改造,已拆除。
栓牛橛:位於現在邢臺影院附近。據乾隆十五年順德府誌記載,栓牛石出地三尺,前任郡守派人 挖丈余不見根。因城市改造現已不存。
飲牛井:位於現在邢臺影院東南角。現已不存。
牛耳石:位於現在第十五中學已東,原東獄廟後。
牛左前蹄:位於牛市街與東大街之間。舊名牛市水坑。現名牛市水臺,現在已縮小仍存在。
牛右前蹄:位於現在羊市街東頭路北。舊名羊市水坑。現叫羊市水臺。大坑早已改成居民區。
牛左後蹄:位於東大街與靛市街之間。舊名靛市水坑,現叫靛市水臺,雖已縮小,但仍存在。
牛右後蹄:霍家水坑。由於城市改造,早已滅失。
牛肚子:位於現在順德路與紅星西街叉口西南,該處是中間寬、兩頭窄,不規則,遂稱肚子巷。
牛腸子:就是現在的南長街和北長街。近年修的紅星東街已將牛腸子攔腰斬成兩截。
陰門洞:它是牛字牛城唯壹的性別特征。在原北門東側的城墻下部,位於現在北長街北口路東。
牛尾河:位於現在小黃河順德路以東的下遊。原在北關東南有條支流與北邊的
幾千年來,城市建設壹直是在臥牛的框架基礎上拓展的。古城道路框架是其骨架,古城墻、圍寨河、牛尾河等是組成“牛形”輪廓的要素。而邢臺的街、路、村等,也多以“牛”來命名,如“東牛角村”、“西牛角村”等。
在地圖上,把這些地名按壹定的順序連接起來,顯示的是壹幅“身長4.5千米,體寬1.5千米,頭南尾北”的牛圖。牛頭部位是南頭村,牛角部位是東牛角、西牛角村,牛尾部位是牛尾河;牛身子由護城墻和護城河構成。有趣的是,城內原有四個水坑,稱牛市水坑、羊市水坑、馬市水坑、靛市水坑,傳說是臥牛的四個蹄印。牛胃部位是壹大壹小相連的兩個水泊(韓家坑、王冒坑);腸道脈絡部位是腸街(今改為南長街、北長街)。
從地表豎向上看,整座城市像壹巨型牛背。府前南街、北長街、南長街、順德路是牛脊。被譽為郡樓遠眺(邢臺八景之壹)的清風樓恰似牛城的脊峰,是古城的制高點。城區地面比周圍高出2—8米,即使在1963年百年壹遇的洪水中,古城依舊安然無恙,鮮明地體現出古城古建築的景觀風貌和構建特色。
壹九八三年,邢臺市人民政府為神牛塑像,樹碑立傳,意在號召全市人民以神牛堅韌不撥、自強不息之精神自勉自勵,為振興邢臺而努力奮鬥。
1997年1月5日,邢臺市郵票公司在發行第二輪生肖牛郵票時,以此塑像為主圖,刻用了紀念郵戳壹枚。
近年又新添幾座牛的雕象,但已與傳說中的“臥牛”相去甚遠,太現代化了。信息大廈前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