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是雲計算領域的新概念,雲計算是雲原生的基礎。雲原生意味著應用程序位於雲中,而不是傳統的數據中心。應用從壹開始就是為雲設計的,在雲上以最佳姿態運行,充分利用了雲平臺的靈活性和分布式優勢。
Pivotal最新官網將雲原生性總結為:DevOps+持續交付+微服務+容器。根據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的說法,雲原生基礎設施包括容器化+自動化管理+面向微服務、服務網格和聲明式API。DevOps可以實現系統自動化,支持持續叠代和運維自動化,利用雲平臺設施實現靈活伸縮、動態調度和優化資源利用。
雲本地化是目前軟件行業最大的趨勢之壹,它改變了行業內開發、部署和運營軟件產品的思維模式。
雲原生性不僅利用雲平臺運行現有的應用,而且影響應用的設計、實現、部署和運維,能夠充分發揮雲計算模式的優勢。雲原生應用具有靈活性、可擴展性、彈性和可管理性。雲原生技術有利於組織在公共雲、私有雲、混合雲等新的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靈活可擴展的應用。與傳統的雲架構相比,雲原生具有多種方式的數據存儲、無固定模式的數據、與其他租戶的數據隔離、橫向擴展等優勢。
雲原生技術的價值已經得到初步認可。
雲源產業聯盟相關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雲初級產業市場規模已達350.2億元。雲原生技術的價值已經得到初步認可,但新技術的進壹步拓展和普及仍需要時間。調查數據顯示,在雲原生相關建設總投資中,28%用戶占比不到5%,28%用戶占比在5%至10%之間,25%用戶占比在10%之間,30%用戶占比10%。超過壹半的用戶每年的雲相關建設投資占比不到10%。
在投入的雲原生建設中,技術研發和運維成為主要支出方向。77%的用戶投入技術研發,59%投入運維,36%投入測試,34%投入硬件采購,30%投入軟件采購。
容器技術可以有效地將單個操作系統的資源劃分為孤立的組,從而更好地平衡孤立組之間相互沖突的資源使用需求。微服務架構(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是壹種架構模型,主張將單個應用劃分為壹組小服務,服務之間相互協調合作,為用戶提供終極價值。每個服務運行在自己獨立的進程中,微服務之間是松散耦合的,服務之間使用輕量級的通信機制進行通信。
雲原生技術實現了應用的敏捷開發,叠代效率和交付速度持續加快。容器技術已經在很多場景下被用戶應用,比如微服務、DevOps、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等。其中,微服務應用加載和自動研究運輸流程構建成為容器最重要的應用場景。超過60%的用戶在生產環境中應用了容器技術,50%的用戶使用微服務架構進行應用開發。與此同時,無服務器技術正在顯著升溫,已有近30%的用戶將其應用於生產環境。
雖然雲原生產業處於起步階段,但是隨著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發展,未來雲原生產業將會快速發展。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前景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