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大的壹位教授對耿飈做出的評價。
1909年,耿飈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的壹戶貧困家庭。他從小體弱多病,身子骨比同齡人都要虛,這讓父母非常擔憂。父親為了孩子的身體著想,天天帶著他學習武術,什麽南拳、氣功、點穴,只要是父親教的,耿飈都學得非常認真。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他才能在後來憑借自己的武術功底,在戰場上屢建奇功。
1925年,年僅16歲的耿飈成為了當地的壹名團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剛參加革命,他就帶領同伴們溜進敵人的兵工廠,偷運出壹批槍支,武裝拉起了壹支農民赤衛隊。兩年後,他在當地打出了名聲,成為了有名的遊擊隊長,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紅軍的行動。
1930年,耿飈率領遊擊隊加入了紅軍,再壹次表現出了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在歷次反“圍剿”的鬥爭中,打了很多勝仗。長征途中,耿飈如同救火隊長壹樣,只要哪裏有困難,就會出現在哪裏。他參加了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強渡烏江等硬仗,被戰士們稱之為“開路先鋒”。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耿飈擔任了八路軍129師385旅的參謀長,率部駐守隴東,負責保衛陜甘寧邊區。值得壹提的是,他在385旅任職期間,還給毛主席送過老虎肉。
1940年的壹天,耿飈接到了組織上的通知,要他帶領部隊前往壹處偏遠的山地開墾荒田。這個地方雖然離延安不遠,可經常會有野獸出沒,甚至還會下山傷害人畜,嚴重威脅著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
耿飈聽說這件事情後,覺得再這樣下去鄉親和戰士們都沒有吃的糧食了,他決定帶著戰士們上山,開展打獵活動。
荒山上面林木比較多,虎豹豺狼可以憑借灌木林及時地隱藏自己,迅速地對戰士們發起攻擊。打獵行動開始前,耿飈特意提醒戰士們:“這些畜生可兇了,不僅動作快,體型還比較小,只要壹發現他們,立馬開槍,千萬不能讓他們有任何攻擊的機會,”
剛上山,旁邊的灌木林傳來了壹陣響動,耿飈拿起了槍支,瞄準了發出動靜的地方。
緊接著,壹個身材龐大的老虎從灌木叢裏猛然跳出來,朝著耿飈所在的方向撲了過來。耿飈面不改色的盯住那只老虎,兩只手迅速的拿起了槍支對準老虎進行射擊。只聽見“嘭嘭嘭”三聲,老虎倒在了地上。旁邊的戰士看到這壹幕後,對耿飈的槍法無不贊嘆。
在耿飈的帶領下,戰士們壹***打死了四五只老虎,七八只豹子,還有狼、兔子、狐貍等動物,多得數不勝數。對於這些野獸屍體的處理,眾人卻犯了愁。戰士們詢問道:“這麽多的野獸,咱們應該怎麽處理啊?”
看到這些野獸,耿飈說道:“這不是壹頓現成的 美食 嘛,我們直接把它們搬回去吧,也可以給大家改善改善夥食了。”
在耿飈的指示下,戰士們把撕下來的獸皮拿出去換了錢,剔出來的獸骨用來泡酒治療風濕。他還專門派人把老虎肉送到延安,給毛主席、朱德等中央領導同誌補身體。
毛主席看著新鮮的老虎肉,不禁感慨地說道: “ 耿飈 同誌的勇猛我算是見識到了,只要有他在,我們的莊稼就能長起來了。”
毛主席的壹番話,無疑是對耿飈的壹番鼓勵。他帶領戰士們天天在山林間巡邏,在與野獸的較量中,他發現豹子是最難對付的。豹子反應敏捷,跑的速度又快,很難捕捉。耿飈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全著想,想出了壹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他將兔子的屍體作為誘餌,將手榴彈塞進兔子的肚子裏,引線則固定在兔子的身上。只要豹子壹過來,就會拉動手榴彈的引線,這樣壹來豹子就會被炸死。
經過反復的實踐,耿飈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毛主席得知後,更是不斷地稱贊耿飈。
在耿飈與全體戰士的努力下,當地的百姓擺脫了被野獸襲擊的困擾,使得部隊的墾荒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確保糧草得到了充足的供應。
解放戰爭開始後,他擔任了晉察冀野戰軍的參謀長,先後指揮了正太戰役、清滄戰役、保定戰役等。在平津戰役中,他配合兄弟部隊攔截傅作義的王牌35軍,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地宣布了中華人民***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耿飈的心中激動萬分,他決定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投身到 社會 主義事業的建設之中。
此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尤其是外交部門缺乏可靠、可信的人才,這讓周總理非常憂愁。這時,毛主席主動提出了建議: “新中國剛剛成立,缺乏外交人才,駐外大使可以從部隊裏的高級幹部進行選調,讓將軍們當大使。像 耿飈 、黃鎮這樣有豐富對敵經驗的同誌,讓他們出國去當大使,我們放心。”
春節過後,耿飈風塵仆仆地來到了外交部報道,周總理親自接見了他。望著耿飈,周總理囑托道:“這次組織上決定把妳調到外交部工作,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過對妳的工作有些變動,中央決定任命妳為新中國駐聯合國的軍事代表。”
耿飈驚訝地問道:“由我來擔任駐聯合國的軍事代表?”
周總理聽後問道耿飈:“妳還有什麽意見嘛?”
耿飈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顧慮:“我堅決服從組織上做出的決定,可是我長期在軍隊工作,外交上的事情我不太懂。”
周總理理解耿飈心中的顧慮,他安慰道:“妳可以邊幹邊學嘛。”
緊接著,周總理從辦公桌上取出了壹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同綱領》。他說道:
由於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的幹擾,聯合國未能及時恢復新中國的合法席位,耿飈也沒能前往聯合國赴任。鑒於這個情況,中央決定任命耿飈為瑞典王國首任大使,同時他也是新中國向西方國家派出的第壹位大使。
耿飈等新中國第壹批大使在出國前夕,組織上為了他們能夠適應和熟悉外國的生活習慣,決定對他們進行培訓,而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學習西方的各種禮儀。
1950年的壹天,耿飈等新中國的大使正在學習吃西餐的時候,周總理走了進來,對著眾人說道:“毛主席聽說妳們正在學習,他現在要來看看妳們。妳們壹定要好好表現,不能讓毛主席失望啊。”
幾分鐘後,毛主席走了進來,他徑直地走到耿飈跟前,微笑著說道:“老鄉,妳來了。”
耿飈緊緊握住毛主席的手,激動地說道:“主席,您好。”
毛主席接著說道 :“看到妳,我就想起戰爭年代的往事了。長征的時候我吃過妳專程送來的西瓜,在延安還吃過妳給我送的老虎肉啊。”
耿飈聽後,心中覺得非常溫暖,他沒有想到簡簡單單的兩件小事,毛主席竟然記在了心裏。
緊接著,毛主席囑托道: “妳們去了國外,壹定要發揮部隊裏的長處,積極地開展調查研究。”
耿飈將毛主席的話記在了心裏,不久,他帶著毛主席的囑托正式踏上了前往北歐的路程。
耿飈來到瑞典工作後,第壹時間代表中國政府向瑞典國王遞交了國書,轉達了毛主席對國王的問候以及中國人民對瑞典人民友好的感情。
1950年10月1日,恰逢新中國成立壹周年,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最大的飯店裏舉辦著壹場特大規模的招待會,來自瑞典 社會 各界的500多人參與了此次會議。
招待會上,耿飈代表新中國頻頻地向到來的貴賓敬酒,突然有壹位將軍攔住了耿飈,他以挑釁的口吻問道:“大使閣下,聽說您之前是壹位戰功赫赫的將軍?”
耿飈點了點頭,這位將軍接著追問道:“那妳帶過多少兵呢?”
此時的新中國剛剛與瑞典建交,很多民眾對新中國還是原有的壹個刻板的印象,他們不相信中國政府會把壹個高級將領放到壹個大使的位置上。耿飈沈思了壹下,掐了掐手指說道: “中國人民解放軍有數百萬之眾,而我帶的十九兵團下轄三個軍,大約有十幾萬人吧。”
這位將軍聽後,心中非常震驚,他舉起手來向耿飈敬了壹個軍禮,並說道:“您帶過的兵,比我們瑞典全境的都要多。”
耿飈謙虛地說道: “此時的我作為壹名大使,更想成為壹座聯結和溝通中瑞兩國人民偉大友誼的橋梁。”
這次的招待會很好地展示出了新中國的形象和耿飈的才華,瑞典的報紙和電臺專門報道了此次招待會。
不久,我國與丹麥成功建交,耿飈既擔任了瑞典大使,又擔任了駐丹麥王國公使,之後又出任了芬蘭***和國公使,整日忙得不可開交。
後來,耿飈還出任了駐巴基斯坦大使。耿飈積極落實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帶領駐巴使館的全體工作人員,努力推進中巴兩國的交通事業,進壹步促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
耿飈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毛主席對耿飈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不斷地稱贊道: “我們國家就是需要這樣的人才,他敢於說真話,是壹名合格的外交人才。”
1976年10月,耿飈積極擁護華國鋒同誌做出的決策,使得黨和國家朝著 健康 的軌道發展。
1978年,耿飈擔任了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他提出了壹系列建議推動了新中國的建設。鄧小平同誌復出後,他又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負責協助軍委主席處理軍委的日常工作。
此時,中國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東西方兩個大國長達30年之久的對峙到此為止。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的國門逐漸打開,為改革開放創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是中國軍事外交關系的主要任務。而此時的美國在全球實力收縮,與中國壹樣面臨著蘇聯的壓力。
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中美兩國迫切需要更加密切的合作。在這壹思路的指導下,中美兩國間各級別、軍種的軍事代表團互訪絡繹不絕,兩國之間軍事技術等領域的交流進入了“蜜月期”。
1980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的耿飈帶領中國代表團正式訪問美國,陪同訪問的還有副總參謀長劉華清同誌。
為了歡迎遠方來的同誌,美國三軍部長和參謀長全部來到機場迎接。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特意讓儀仗隊在五角大樓跟前奏響了《義勇軍進行曲》,禮炮***鳴19響。
五角大樓的辦公人員聽到奏樂後,忍不住從窗戶裏面探出頭來,他們沒有想到美國政府竟然會為中國人舉行如此高規格的歡迎儀式。
訪美期間,耿飈壹行人還登上了“小鷹”號航空母艦,這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 科技 人員首次登上航空母艦。航空母艦的規模氣勢以及現代化的作戰能力,給耿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耿飈參觀了海陸空的軍事單位,聯合觀看操作表演和聯合火力演習等,還來到了聖叠哥海軍基地,受邀參觀了太平洋水面艦艇部隊、海軍兩棲基地等。
看到代表全世界海軍最為先進的裝備時,耿飈以及隨行的同事們暗自發誓,壹定要改變我國海軍的面貌。
參觀結束後,中美雙方擬定了進壹步加強兩國軍方聯系的計劃,包括增加軍方人員的接觸,向中國提供某些技術和資料等。
這壹次的美國之行,在耿飈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國後,他多次給鄧小平同誌寫信,對中美兩國軍事技術的差距表示憂慮,他希望中央可以加大對軍事科學技術的研發工作,進壹步推動軍事技術的現代化建設。
耿飈的提議,得到了鄧小平同誌的認可。在耿飈的推動下,中國加大了對現代軍軍事技術的研究工作,並進壹步推動了中美兩國軍事領域的研究,對我國軍事現代化的建設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81年3月,耿飈被任命為國防部長,成為了唯壹壹位沒有軍銜的國防部長,第二年他又擔任了國務委員。之後他協助鄧小平同誌解決了香港回歸的問題,為祖國的統壹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後來,耿飈因為年齡原因離開了工作崗位,但是他仍然在牽掛著黨和國家,並多次給黨中央寫信,提出了新時代經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建議。
晚年的耿飈多次給貧困地區和災區群眾捐款捐物,時刻都在關心著人民群眾的生活。
2000年6月23日,為了黨和國家奮鬥了壹生的耿飈同誌離開了人世,享年91歲。
斯人已逝,他對黨和國家的那壹份赤誠之心永遠被人銘記,激勵著我們為建設壹個強大的祖國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