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評書趣談》的詞

《評書趣談》的詞

評書漫談

劉:相聲跟評書都是說,評書裏面有誇張,而且,有的有誇大。

王:這誇大是怎麽意思呢?

劉:誇大就是沒有根據,離奇了。

王:您舉些例子。

劉:說白了聽著懸了。

王:是啊。

劉:要說這人有能耐力氣大,這人哪,攥鐵如泥。

王:攥鐵如泥?

劉:這鐵多硬多瓷實。

王:啊。

劉:到他手裏就跟泥壹樣,這麽軟和!

王:這勁頭!

劉:真要有這種能人,現在這煆軋機床、重型機械、水壓機沒用!

王:怎麽呢?

劉:把他叫去就行了。

王:啊?

劉:需要什麽,把鐵砣子拿過來壹揉就行了,需要漏勺,叭叭叭拍完了,噗噗噗壹捅。。。漏勺做得了。

王:太省事了!

劉:所以它誇大。

王:玄得慌!

劉:要說這人沒勁兒,手無縛雞之力。

王:這怎麽意思啊?

劉:小雞才多大啊,尤其是剛孵出來的。

王:就是。

劉:挺大的壹活人,抓不住!

王:嗬!

劉:不能把這小雞制服了!

王:活什麽勁兒啊?

劉:說這人個兒矮,矮得出奇。

王:矮到什麽樣兒啊?

劉:三尺來高……

王:那不算矮了。

劉:橫下得四尺多寬!

王:這是壇子啊是怎麽著?

劉:誇大嘛,要說這人個兒高,那聽著都慎得慌。

王:高到什麽樣兒啊?

劉:嗯,打個比方說吧。

王:您說。

劉:咱們天津市區裏邊最高的樓是哪所?

王:勸業場。

劉:勸業場?

王:不矮!

劉:幾層?

王:七層!

劉:加那塔尖?

王:那更高了。

劉:就這位這個兒了嘛。

王:啊。

劉:坐在那尖上,兩只腳耷拉到地!這個兒……

王:這個兒,嘿嘿,不算高!

劉:啊?還不算高?

王:不算高!

劉:那您?

王:我知道有壹位,這位他坐在井底下,他這腦袋啊,頂著天!

劉:謔,他坐在井底下這腦袋就頂著天了,這家夥他要壹站起來呢?

王:麻煩啦!壹站起來,噗!把天杵壹窟窿!

劉:呵,妳啊這純粹說大話呢。

王:這怎麽說大話呢?

劉:說大話。

王:說實際。

劉:照妳這麽說啊,那妳這個兒還不算高!

王:還有高的?

劉:還有!

王:這位多高?

劉:這位這個兒咱就甭說了。

王:那您說什麽呢?

劉:光說他這嘴。

王:嘴?

劉:他上嘴唇挨著天,下嘴唇挨著地!!

王:越說越上胡話,怎麽著,這位上嘴唇挨著天,下嘴唇挨著地,那他這臉呢?

劉:妳想,這路人有嘴說大話,他還要臉幹什麽呢?

王:說我呢

劉:不是,我是說它這種誇大。

王:反正離奇壹點兒。

劉:沒有生活根據。

王:還真是。

劉:這是它的壹種手法。

王:哦。

劉:它是為了強調教人們信服。

王:還有什麽手段嗎?

劉:另外的手段:聽戲聽軸子,聽書聽扣子。

王:聽書講究聽扣兒。

劉:這是說書的演員壹種心理學兒。

王:哦,這裏還心理學?

劉:妳瞧到時候把這小木頭,(拍驚堂木)他這壹拍啊,妳有多急的事妳動不了!

王:就這麽厲害!

劉:(學評書)這位大英雄手起刀落,猛聽噗哧壹聲紅光迸現。要問此人生死如何,明天(拍驚堂木)再講!

王:謔?

劉:完了。

王:撂這兒了。

劉:今兒究竟怎麽樣明兒見。

王:不說了。

劉:手段麽。

王:對。

劉:過去有位劉老先生,說到這高潮的地方,這,這觀眾兜裏掖著火車票了,準廢!

王:就這麽厲害!

劉:那心理學他研究得好啊。

王:眼睜說得真好啊!

劉:像他壹說的時候:(學評書)話說大爺盧方,二爺韓彰,三爺徐慶,四爺蔣平,五爺錦毛鼠白玉堂,南俠展昭展雄飛,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小義士艾虎,十位英雄正在酒樓之上吃飯飲酒,忽聽樓梯上噔噔噔幾聲響亮,上來壹人站在樓口,直嚇得十位英雄是捏呆呆發楞,要問來者何人?明天(拍驚堂木)再講!

王:不說了?

劉:不說了!

王:啊?

劉:您說這十位英雄在這書裏頭……

王:能耐最大了!

劉:那是尖子!

王:了不得了!

劉:又上來壹個人兒,往那兒壹站,把這十位給震住了!

王:指不定是誰了。

劉:指不定誰,人家不說了明兒見了。

王:嗬!

劉:觀眾走的時候心裏別扭啊。

王:那是啊。

劉:(天津話)嘿,哎呀,來了誰了?

王:琢磨這事兒啊。

劉:第二天這觀眾早早班班地就來了。

王:他得聽啊!

劉:哎,得盯著他這結果啊。

王:說這結果啊!

劉:好容易把這劉先生盼出來了。

王:這劉先生呢?

劉:不慌不忙穩穩當當。

王:妳瞧瞧。

劉:往臺上壹坐,扇子手絹零碎擺好了,怎麽也得把昨那茬兒得圓上。

王:哎,這叫圓扣兒。

劉:話說昨天說到十位英雄正在酒樓之上吃飯飲酒,忽聽樓梯上噔噔噔幾聲響亮,上來壹人站在樓口直嚇得十位英雄是捏呆呆發楞,諸位,您猜是誰啊?

王:誰啊?

劉:不是別人,原來是跑堂的上菜!!

王:弄壹個跑堂的憋了壹宿!

劉:手段。

王:聽著還有意思。

劉:他要是昨天晚上告訴您:跑堂的,端湯上菜續酒,今兒觀眾就不來了。

王:這就泄扣兒了。

劉:這是壹方面。

王:還有麽?

劉:再有說評書的口兒得正。

王:最好的是哪兒的口音呢?

劉:我個人最欣賞北京人講評書。

王:它貼近普通話。

劉:尤其是說壹些文學性較強的。

王:這個,《三國演義》算嗎?

劉:哎,那口兒非得正!

王:是。

劉:妳像那個高潮的地方……

王:什麽地方?

劉:長阪坡,多熱鬧,(學評書)話說四爺常勝將軍趙雲趙子龍,在長板坡前壹場大戰,懷揣著幼主全憑跨下白龍駒,掌中亮銀槍,殺了個七進七出,闖出重圍來到當陽橋下,見三將軍張飛張翼德立於橋頭之上,口稱:“三將軍在上,恕末將懷揣幼主,甲胄在身,不得行以全禮。”張飛笑道:“四弟免禮,勝負如何?”趙雲說:“末將不才,寡不敵眾,大敗而歸。”張飛說:“子龍,主公在松林之內,妳快去保駕,曹公到此,我老張抵擋壹陣。”說話間壹顫這丈八長矛,哇呀呀的怪叫!哎!聽得清楚!

王:真精神!

劉:這口兒非得正!

王:要換個口音可以嗎?

劉:那,那似乎就差點。

王:有這樣的?

劉:我倒聽過壹位。

王:這位是?

劉:業余愛好者---

王:哦,平時喜歡說,哪兒的人呢?

劉:就是我們此地人。

王:咱們天津老鄉。

劉:是我的壹個老鄰。

王:是是是。

劉:特別愛說,尤其是像在天兒熱的時候,天兒長啊,下了班吃了晚飯沒事兒了,弄壹飯桌門口壹撂,也有壹小木頭,到點開書,喲,街坊四鄰嬸子大娘大人小孩全愛聽!

王:您聽過嗎?

劉:我趕上過壹次。

王:說的哪段啊?

劉:也正是這段長阪坡。

王:這位說的有意思嗎?

劉:嘿!天津口天津味天津字口頭語俏皮話,連家鄉的土語他這段裏面全有!

王:哦?這麽辦,您在這兒給我們學學這天津評書行嗎?

劉:嗯,他是這樣說的,壹拍木頭,(天津話)這(zei)回唆誰(sei)?

王:好大底氣啊!

劉:(天津話)話唆四爺常勝將軍趙雲趙子龍,在兩軍陣前懷揣阿鬥,全憑跨下馬,掌中的這(zei)根兒槍!人家殺了曹軍83萬大將51員,人家殺了個七出七入啊!

王:您聽這舌頭!

劉:歸齊這才闖出重圍。來到當陽橋上壹看橋上站著壹大個兒,您了猜是誰?

王:誰啊?

劉:哎呀嗬,太好了,太哏了,敢情張飛!趙雲壹看是張飛,抱拳拱手說:“謔!介不寺(這不是)張三爺嘛?”張飛唆:“爺爺爺爺爺----”

王:壹串兒。

劉:張飛問趙雲了:“恁麽樣哥們,有戲嗎?”趙雲唆:“我崴了!他們銀(人)太多,壹幫壹夥兒,我打不過他們呀!我今兒個是腳心長痦子-----我點兒太低了!”

王: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