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菜是高原特有的野生陸地藻類生物,也是青海的"三寶"之壹。因形似人的頭發而得名,纖細如發絲,俗稱頭發菜。青海的湟水、黃河東部流域的腦山山坡、溝壑地段和牧區草原分布較多,每年夏末秋初為發菜的盛產期,3-4月份也有生產。壹般在早晨和雨後,用鐵絲耙或竹耙扒菜。采集後輕輕拍打,抖其土塊,揀其雜質,晾幹後梳理成綹,即為成品。
在高原,每當夜降春雨,晨沐朝陽之時,潮騰騰的山坡上,壹團團黑如青絲,狀若亂麻的東西或纏繞在草根裏,或緊貼在地面上,閃著烏油油的亮光。可以說,陰雨天氣是發菜生長的最佳氣候,濕潤是發菜豐產的條件。厚道的山裏人常以鮮蛋和上發菜蒸成蛋糕待客。金燦燦的蛋羹中,鑲鉗著絲絲發菜,色澤分明和諧,味道鮮嫩可口,堪稱上品。其實,它不僅是鬧市名肴中必不可缺的常客,如福建的發菜球,北京的釀發菜,陜甘的拌發菜等,而且還是南洋名商大菜中的佼佼者。在海外,它常常被作為第壹道菜,象征著四季發財,生意興隆。因而被視為逢年過節饋親待友的珍肴。據分折,發菜含有人體所必須的七種氨基酸和錳、鐵、鈣、銅等十幾種微量元素,蛋白質含量高於黑木耳,比雞蛋高出32%,為枸杞的四倍,可與鳳尾茹媲美,故有補身益氣,治療高血壓病,降低膽固醇和血脂含量等特殊功效,並因此而馳名國內外。
發菜營養豐富,民間采食已久,可燉、炒、燴、涼拌,其味皆佳,不但是延年益壽的保健食品,也是青海的名菜的宴席珍品。"芙蓉發菜"就是壹道名菜肴,由青海名廚宋發劍創制於1984年。主料為雞脯肉和青海特產發菜。做法是:用攪打均勻的蛋清在平底鍋中烙成薄餅,上攤雞肉茸,再鋪壹層泡發洗凈的發菜,卷成長卷蒸熟後切成圓片裝盤,灌入調味汁,上籠蒸5分鐘後瀝出調味汁,扣入盤內,澆雞湯兌成的湯汁即成。此菜內包發菜,外卷蛋白,黑白相間,故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