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怎麽辨別面試公司是否靠譜?

怎麽辨別面試公司是否靠譜?

“大公司進不去,小公司不靠譜?”

大公司體系成熟,資源廣泛,成長速度快,當然是年輕人求職的首選。但是,並不是所有年輕人都能如願以償進入心儀的大公司。名企的招聘有名企的氣勢和要求,校園招聘首選985、211,社會招聘崗位更少,而且對經驗和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可以說,非高級人才是很難應聘成功的。

說到底,中國就業崗位的提供,主要還是依靠民營企業。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民營企業接近2500萬家,註冊資本超過150萬億元,對國家稅收貢獻超過50%,對就業貢獻超過80%。

如此之多的民營企業,其中必然良莠不齊。很多求職者由於經驗不足,經常會碰到壹些不靠譜的公司,誤入傳銷的是極少數,耽誤和阻滯自己職業發展進程的是大多數。

選擇壹家不適合自己的公司,既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又耽誤了自己的學習和成長,還在職業經歷上增加了“頻繁跳槽”的風險。

其實,壹家公司的好壞,以及這家公司是否適合自己發展,我們在面試溝通的環節中,就可以進行初步的判斷。

今天我們壹起來聊壹聊,面試時如何判斷公司好壞:

大招壹:打有準備之仗,壹聽二問三查

很多求職者在接到面試通知時,關註的重點是面試時間、地點、上班時間、薪資標準,心裏的想法可能是:“去公司面試看過就全都知道了”。

其實不然,倉促、無準備地去面試,所探知的只是皮毛。壹旦判斷失誤或信息不準,浪費了自己找工作的時間。若不幸入職,更耽誤自己的前程。

因此,面試之前,建議大家先提前了解和判斷要面試的公司,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壹聽——聽通知面試的人怎麽說

1、通知妳面試的人,是HR還是用人部門?

從這個細節可以判斷兩點:

壹是公司規模。有壹定規模或想發展壯大的公司,都會有HR。

二是崗位情況。通常用人部門親自招聘,要麽公司小沒有HR,要麽崗位流動特別大,或者屬於急招崗位。

2、聽對方通知面試的語氣、態度和流程

這個細節反映的是該企業的員工素質、職業化程度和專業水平。

員工職業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壹家公司的管理水平。而通過對其專業水平的初步判斷,可以得知該公司的用人標準高低。

二問——向同行或熟人了解該公司的情況

通過同行和熟人,我們可以聽聽行業內對這家公司的評價是怎樣的。口碑好不好?離職率高不高?有的企業在行業內是出了名的不好,隨便壹打聽都知道。

當然,不可能每個面試的公司,妳都恰好有認識的人。或者妳所面試的公司,與妳原來的工作不在同壹行業。那麽,這壹步可以跳過。

三查——查公司註冊信息和相關報道

互聯網帶給我們無限的信息,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查詢壹家公司,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天眼查

查工商註冊信息、關聯公司信息及違規信息。比如說:面試地址與工商註冊地址不壹致的,註冊資本特別小或特別大的,有相關違規信息的……這些公司我們都需要留意。

2、百度(或其他搜索引擎)

搜索公司名稱,查詢相關報道,了解公司對外宣傳的主要業務、主要動態、品牌傳播渠道以及影響力。

3、企業網站/公眾號

了解公司的發展歷史、企業文化、領導介紹、業務介紹及重點報道。

結語:

提前準備,我們就可以梳理出公司的發展脈絡、戰略布局、重大事件……,從而在面試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提問了解。

大招二:壹觀察、二溝通、三提問

壹觀察:

觀察公司軟硬環境,要點如下:

(1)看辦公場所的大小和整潔程度

從這個細節,可以判斷公司規模和內部管理水平。公司規模在壹定程度上,會影響員工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判斷,並影響他的決定。

有些公司招聘簡章上介紹有員工200多人,結果公司辦公場所只能容納30—50人。這類公司就帶有壹定的欺騙性質了。

(2)看員工的精神面貌

松下幸之助說:“評價壹家公司有沒有競爭力,看看員工的狀態就知道了。”

面試的時候,我們至少會接觸前臺、HR兩個崗位,有時還會經過辦公區。通過對她們的觀察,我們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的整體精神面貌。好的公司,員工壹定有“精氣神”。接待訪客時是否熱情洋溢,安排面試時效率高不高,工作是否忙碌有激情,談起公司時是否有自豪感……從這些細節可以進行判斷。

二溝通

面試的過程,既是公司了解和考核妳的過程,也是妳觀察和選擇公司的過程。

首先,從面試流程看:

從妳經歷幾輪面試,可看出公司權限分配。

比如:壹個普通業務員,要經歷HR、業務經理、業務總監、總經理,甚至更高層級崗位的面試,說明這家公司是集權制。內部制度和流程非常復雜,工作匯報特別多,事事要請示。

從妳的最終面試官職位,可以看出公司規模和崗位重要性:

以基層崗位為例,老板進行終試的公司,規模壹定很小;

只經歷壹輪面試就確定錄用的崗位,壹般不會太重要。

其次,從溝通過程看:

面試官的專業水平,可以看出公司的層次。

求職多了,妳也是“半個HR”。面試官是瞎聊亂問,還是思路清晰、目的明確地提問,壹看便知。

面試官是面向求職者的第壹張公司名片,他的專業水平高低,決定了企業能否引進優秀人才。如果企業對這個崗位不重視,從壹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他們對人才不是特別重視。

三提問

面試即將進入尾聲時,面試官通常會問妳壹個問題:“妳還有其他想要了解的嗎?”

這時,如果妳對企業有興趣,壹定要把握機會,主動詢問。重點集中兩方面內容:

壹是面試過程中沒有聊到,但妳又非常關心的問題。

面試崗位不同,關註點不同。內容可能包括:公司的戰略規劃、所應聘崗位在公司的發展空間、直接上司的風格、人才培養機制等。

二是前期了解過程中存在疑問的事情。

比如:公司為什麽進行重大戰略調整,為什麽改變主營業務結構,品牌宣傳為什麽很少等。

這個環節需要註意的是,不要壹開口就問薪資福利,會給面試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大招三:薪資談判有誠意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好公司沒有固定標準,根據求職者本身的技能和水平不同,對應的標準也會不同。但不管怎樣,在薪資談判的最後環節,有誠意的公司,才是值得妳選擇的公司。

怎麽看公司是否有誠意?

1、實際薪資與招聘時公布的薪資標準差距不大

公司招聘壹個崗位時寫著5000——8000元,最後面試壹談,覺得妳還不錯,但基礎薪資只有3000元,剩下的都是畫餅。這種公司就屬於沒有誠意的公司,Pass!

2、薪酬跨度大,認可妳的優秀,但薪資只給最低級別

比如招聘時薪資顯示5000——10000元,根據求職者優秀程度而定。妳自認為很優秀,面試時聊得挺好,面試官也認為妳很優秀,對妳表示充分認可,但工資只願意給5000。然後就拼命開始畫餅,談夢想談情懷……這種也屬於沒有誠意的公司,Pass!

3、福利政策是否坦誠相告

其實,有些中小型公司,並不能做到像大公司那樣福利很完善。例如:社保購買基數低於實際工資;未按規定購買住房公積金、大小周、單休等。

很多時候,如果求職者嚴格按照勞動法要求找工作,極有可能找不到工作。所以,選擇壹家公司,實際上是壹個談判與權衡的過程,對方所開出來的條件,妳能否接受?願意,那麽就有合作的可能性。不願意,再找下家。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對方是否在入職溝通時存在隱瞞或欺騙行為。

寫在最後

疫情當前,找工作似乎變得更加艱難。有些目光短淺的公司,更是乘勢追擊,想方設法以低薪招納人才,慶幸自己節省了成本。殊不知,壹旦經濟形勢好轉,積累的不滿就會爆發,最終也逃不過成為跳板的命運,損失最大的還是公司。

求職者與公司之間,是壹份契約,壹次合作。只有雙方開誠布公、相互欣賞、相互理解,才能攜手同行,***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