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遊——蛻心堂品玩己畫筆記·第壹仟零六十九篇
江南達者 童山雷
承上。次日清曉,去到微結冰霜的渡口,冒寒乘這摩梭人的“豬槽船”遊湖。所謂“豬槽船”,顧名思義,委實頗象是壹道豬食槽,僅為乘客安全之故,方在“槽頂”(船幫子)上加寬厚了壹圈。乘船遊這瀘沽湖,可稱是此行最使人感覺愜意者。薄霧與微陽間,七八個人***乘壹船,放歌蕩漾於極其清碧的湖面。而這湖水清澈的程度,也只有來到了湖心,才更感覺真切。嘗聞此水層的可見度,普遍已達十余米深之下。而就憑這時直觀的感覺,那水,也如琉璃,如水晶,如碧綠剔透之玉,光潔平滑,幽不可測,若通仙冥,怎麽形容都不過分。在如此這般壹泓凈徹的浩渺間,靜聽櫓聲咿呀,徐徐漾舟而去,那份身心的愉悅感,真是難以言喻。於是,縱目四周,盡皆青山環列;俯仰高下,空中時見群鷗盤繞,波內亦見水族漂浮遊行。目睛所及之處,船兒輕盈地穿梭般往來,各色人等,不管認識與否,俱親親切切相互招呼應答,壹時已然進入了壹種友善佳美、似幻卻真的超妙境界。劃船的老鄉是位性情爽朗的大哥,搖櫓把舵時,帶領我等高歌之余,便每是談笑風生。壹次,遠望著晨光熹微的山根腳下,水灣近前,乃手指著壹間裝飾得花花咪咪的木樓,不無自豪地說,那便是他的家。眾人自是羨嘆不已。交談間,彼亦為我等簡敘了壹下時下當地的情形。最是記得,當船上有人談及壹位出自這瀘沽湖畔的名人時,他聽了,似微作沈吟,然後客觀而又誠實地說,其實當地老鄉對其人品並不怎麽認可,但又都感謝其畢竟將這兒介紹出去了。的確,象這樣山遙水遠的地方,倘非如此,經濟情況何以改觀!臨別之時,眾人向這位劃船大哥致謝,他樂呵呵地回答:“不,該是我們感謝妳們,為我們送來了人民幣!”最是足以表明當地人的壹種普遍想法。而此前船兒駛過湖中最為著名的王妃島時,這大哥還說到了另壹點,則不能不更令我等覺著觸心警耳。——道是本朝權貴之壹,倒臺還不久的某大人,就來此住過,當地還奉命挑選了幾個姑娘家,為其送去了……喲!原來勢傾壹時的某大人,也在此“走過婚”哩,且是歌也不消對,花樓也不消費力去爬,更不消考慮對方是否心甘情願,以及是否已挑戰了人家部族習俗之道德底線,卻徑直便有人將女孩兒家奉上!當然,這事本身確實也無從考察。不過,想來,以這摩梭人的淳樸善良,何至於編些謠言來汙蔑“前領導”啊……說歸說了,這事終歸也只是壹個小小的插曲,於是大家或譏諷或嘲罵了壹會兒,甚至於還“runr”(重慶方言讀音,找不出對應的漢字,大意類同“幽他壹默”)了句“這是否該立個牌牌當新景點,寫上‘XXX走婚處’哦”?也便了了。總而言之罷,當日這遊湖之事,在眾人心中,皆留下了極為深刻且是美妙歡快的印象;而對吾輩而言,自是又多添得了好些畫題。事後,咱陸續完成的相關畫作計有:《瀘湖岸,天方曉,眾舟待發……》、《煙繚瀘沽湖 船過王妃島》、《船兒駛在空明裏》、《豬槽船下水空明 壹池清碧深見底》、《斯地有情 是以山幽水美》、《遂久幾時得玉湖》、《孰料此山荒僻處 碧湖清澈賽瑤池》、《瀘沽湖水深幾許?雲影草花相與渾》與《茲島久稱人禁地 卻是高官“走婚”處》,此壹並附上。讀者諸君若再有興趣,仍可參閱作畫當時之隨興文字:
近二日,新鋪開兩畫,並已大染(隆冬水意太重!)。壹曰《瀘湖岸,天方曉,眾舟待發……》;壹曰《煙繚瀘沽湖 船過王妃島》。題詠當然略取古體詩詞味。關鍵還是註重畫面本身情調。象這種題材,肯定多少得有些淡然洇化甚至是虛無縹緲的意味了。但確實又得力避平薄感。即使再淡,也都得有其層次。而且必須是在看似“信意之亂”中,體現出相對嚴格的秩序感來。二十年前即已悟得的“色墨似從紙之深處慢慢凸顯”,無論如何都要堅持才行。從眼下情形看,這幾種趣味,大體上倒還皆是顯示出了,就看明日的收筆啦。壹般說來,這已是年前的最後兩幅畫。
又及:上文已為昨日語。今接著收罷二畫之筆。《煙繚瀘沽湖 船過王妃島》,得朝陽下水面煙雲繚繞之勢,且平柔中亦似未失相對厚實之感。不過象吾輩這種畫,看好者固然會有,但想來終亦可能遭致“左右”兩方面之指責。壹方或認為何須渲染至此;壹方則必以其“寫真”程度不夠甚至於潦草。而且,即使依吾人之觀點,象這種畫,也總是難以達到自家心中最理想的那壹步:各方面之“分寸”,事實上在這“落紙無悔”的情況下,也真沒法筆筆“拿捏”到位。力求十分,得之七八,就行啦……《瀘湖岸,天方曉,眾舟待發》壹畫處理相對簡捷明了。自覺筆墨水色綜合運用下,所得的那種“晨意”,還是比較夠,且似乎較之前畫更為幹凈利落。當然,人要認為其簡率,似是而非,也是可以的。畫完,收拾墨硯,信意又將余墨草擬了若幹個畫題,待開年後接著再畫。這就準備提前將本月之作拍攝輸錄整理為電子檔了,壹切依預定計劃進行罷。
年後“開工”。特意選擇反差較大之瀘沽湖二景入畫,壹曰《船兒駛在空明裏》,壹曰《僻地瑤池漸遠時》。前者極不易把握閾限:心知此既不可能如西畫般追求現實之光影感,而卻又想要“會意”得此感覺。如此這般,也就須具“特技”,方可達成預定目標。而這等事,又怎可能壹蹴而就,因此,所得至多差強人意耳。或者,這原本便不該作此“挑戰”罷?不過話說回來,偶然壹試此等“變格”,將其水面微陽和煦中之舟、鳥、彩雲、遙山等清晰景物,與琥珀般暗碧透澈湖水下相對朦朧之浮草遊魚,壹總以這中國筆墨形式表現於畫面,其視象感畢竟新奇而大不同於既往。後者則以行車反襯湖山之“大境”,其本身乃當日遊事既畢,漸行漸遠於此“僻地瑤池”時之基本感受,自然並不拘於實際景色,遂徑直以闊放之筆,仍以“寫意山水”常態方式展示之。情況究竟怎樣,待日後畫作上傳於網絡,再由讀者諸君評判。
作瀘沽湖題材三畫:1、《豬槽船下水空明 壹池清碧深見底》。放開手,將“空明”之水“實寫”之,盡現清波浩渺間森密之浮草及些許遊魚,以彌補前畫“畏手畏腳”之憾。2、《茲島久稱人禁地 卻是高官“走婚”處》。嘗試將當時乘船繞遊王妃島時,聽那摩梭人之“劃船大哥”所言,以這畫作方式曲折表達,也算是有點兒涉及世事罷。畫中白霧迷湖,舟載眾人,與那島子各據左上右下壹端,暗示“不可逾越”之限,亦示“白茫茫大地真幹凈”。卻有壹鳥翔舞於其間,——是傳此信之使者歟?3、《瀘沽湖水深幾許?雲影草花相與渾》。卻是那日佇立於清艷之冬陽下,所得之湖畔實地感受。自然,此謂之“實地”,也只相對而言了,終不成還去作那照片式之重現罷……
仍附遊詞二闋——
禦帶花·漾舟瀘沽湖
山湖冬嫩晴方好,
放眼晶麗澄碧。
薄涼晨霧,
繞壹泓蘆蕩,
幾艘船只。
素潔翔鷗,
逐槳至、
欣然乞食。
搖舟子,
歌喉盡顯,
聲動旅行客。
雲光輕柔滑艷,
映浪裏霓霞,
水底苔石。
淡然遙岸,
見錦繡樓房,
翠鑲阡陌。
日熾天幽,
近卓午、
四周靜寂。
清風下,
行程漸盡,
興率怎歸得?
尋芳草·繞行瀘沽湖岸
縱目靄煙外,
有多少、
拜神山地。
水花兒、
四下輕激起,
伴漁歌、
暗消逝。
恰值小陽春,
果堪這、
遠邊遊事。
任逍遙、
細嚼閑中味。
吟未得、
先陶醉。
(總 1102 篇之第 1069 篇)
·精研藝術,細品人生·
·讀千卷書,行萬裏路。體驗萬千風俗人情,乃得萬千詩詞文句、萬千翰墨畫圖……
·人生甚難者:盡歷塵世辛苦、洞悉存世悲涼之後,依舊能夠興致勃勃且是詩意地對待生活。